第一,这本书是田炜写的,在这里再推荐一下,这本书讲的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能想象到的最好的生活,就是一种智识的、审美的、有道德感的生活,同时有家庭的温暖,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讲给孩子听,也想讲给更多的家长听。这本书是带有文学经验和个人体验的育儿书,育儿不光是把孩子拉扯大,也是成年人学会做父亲、做母亲的过程。其中有些篇章,比如讲怎么培养孩子的幽默感,怎么对待孩子说脏话,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第二,虽然是在讲自己的书,但也推荐三本我读过的比较好的育儿书给大家看。一本叫《由内而外的教养》,讲的是我们自己成长与培育孩子成长的关联。一本叫《自我驱动型的孩子》,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小孩子学习过程中会遇到问题,怎样让他面对压力和焦虑。一本叫《园丁与木匠》,这本书主要讲的是育儿理念。
第三,我的书分为四个部分,说的是智识的生活、审美的生活,有道德感的生活和家庭这四个问题。解读里主要说的是前两件事,我的主要观点是,智识生活是一辈子的事,一个人丰富的精神生活可能从三十岁才开始,从这个角度看,最重要的课程未必是语文、英语、数学,可能是音乐、美术、体育,对整个人生来说,后三门课或许比语文数学英语还重要。
第四,回到我们开头的问题。文学会让一个人变得敏感,变得复杂一点儿。这到底好不好。对这个问题,我没有答案。我有一个朋友,他就在得到工作,他说过一段话我觉得很有意思,他说,有钱人鄙视穷人,这种鄙视穷人往往能感觉得到,有文化的人鄙视没文化的人,没文化的人往往感受不到,因为他不敏感,而敏感这事是需要学习的。文学、音乐、美术都会让你敏感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