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两个独立的、富有创造性的个体共同的成长和劳动。爱首先是“给”,而不是“得”。只有一个人发展出了具有生产性、创造性的人格倾向,才会把“给”看成是生命力的表现。
一、 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唯一明智的、令人满意的回答。一个人和母体分离之后,逐渐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意识到“我”的与众不同,会感到孤独和隔离,意识到面对社会和自然的威力,自己的无能为力。这一切都让孤独成为无法忍受的监禁。
为了克服这种孤独,人类尝试了很多办法,比如纵欲、和群体一致或是从事创造性的劳动。但是这些方式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弗洛姆认为,只有“爱”才是人类摆脱孤独的终极答案。但是有些关系并不是爱,比如相互依附的共生有机体。在这种关系中,“被虐狂”通过“依附”别人来摆脱孤独,他从来没有完成独立;和“被虐狂”相反的是“施虐狂”,他通过“控制”别人来摆脱孤独,但问题是,他也从来没有独立过。
像这样的共生有机体虽然被误解为爱,但它不是真正成熟的爱。真正成熟的爱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发展出来的亲密关系。
二、什么是成熟的爱?
弗洛姆认为,“成熟的爱是在保持自己完整性、独立性和个性的条件下,和他人合二为一。”
正如舒婷在《致橡树》这首诗里描述的: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
——我们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一个人只有独立,才能摆脱外界的干扰和约束,达到自由的状态;而只有在自由的基础上,才会产生爱。这就是理解爱的第一组关键词,独立、自由。
️向外积极的行动五个方面
一、爱。首先是给,人们对“给”有很多误解,1.认为“给”是放弃、是牺牲、是痛苦的、是为了获得回报的。弗洛姆认为,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的“给”。一个真正富有生产性、创造性的人,对“给”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给”是生命力的体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到“我”的力量、财富和生命力。比如,一个母亲给予孩子生命,她的生命力没有因此减少,反而有了质的提升。
二、关心。关心对方的身体.情绪,成长这种关心意味着你要付出积极的劳动,去支持、培养和爱护你的对象。
三、责任心。你有能力并且随时准备为对方的需要做出回应。
四、尊重。客观观察一个人的独特性让他按自己方式去生活,并非改变他们。刚才说的关心和责任心,如果没有第四种表现“尊重”,就会变成一种控制,而且这种控制经常被冠以“爱”的名义。
五、了解。对方的真实的想法,处境,喜好,情绪,对未来的期望如果不了解对方,那么关心和责任心都是盲目的,更谈不上尊重。
不成熟的爱是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成熟的爱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
三、爱情在现代西方社会的衰亡
《爱的艺术》这本书是1956年出版的,弗洛姆所指的现代,主要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上世纪50年代,他生活的时代。虽然这是对60多年前西方社会的观察,但是今天看来,仍然是一针见血。
弗洛姆认为,爱情在现代西方社会的消亡,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认为“爱情是性生活得到满足的产物”,这种思想主要是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在这一点上,弗洛姆的观点恰好相反。他认为,首先,性生活得到满足,不是两个人相爱的原因,而是他们相爱的结果。其次,爱情不是因为生理的冲动,而是一种理性的、积极的行动,是一种可以学习和培养的能力。
第二种形式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把爱情当做结伴生活、远离孤独的避风港。弗洛姆的这个观察是把人放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去考量,是弗洛姆从马克思那里借鉴的思想精华。在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的逻辑渗透到爱情领域。
️向内五个方面
一、自律。自己给自己制定律法,生活|睡眠,饮食,运动,看书|还有工作中的自律,弗洛姆认为爱只有在自由的基础上才会长生,自由就是不屈从外界的压力,按自意愿去发挥所有的潜能,实现潜能的这件事谁也代替不了。怎么做❓自由的先绝条件就是自律。️要弗洛姆是一个高度自律的人,每天都早晚冥想20分钟,每天分析自己的梦。
二、专注(集中)60多年前,弗洛姆就说,现代社会正在经历一种史无前例的、让人分心的生活方式。今天看来,这种趋势还在愈演愈烈,手机的入侵让独处变得越来越难。60多年前,弗洛姆就建议做一些冥想练习。
三、时间(耐心)现在,随着技术发展,机器运转的节奏越来越快,但是绝不能用这种快节奏去看待爱情。要拆除人和人之间的高墙,需要日积月累。
四、兴趣。要对爱的艺术有极大的热情,把它摆在第一的位置上,比财富和地位更加重要。
五、尊重:客观思考。一些妻子认为丈夫软弱无能,实际上是因为丈夫不符合她们想象中完美无缺的形象。一些父母埋怨孩子不听从他们的安排不去倾听孩子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或一件事,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去歪曲对事物的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