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书问内森:“道路是什么?”
内森说:“所有的生活都是道路。”
约书问:“能先去学会这些路吗?”
内森说:“如果你去学,你反而会离路越来越远。”
——《没有门的大门》
当一个人只是感知到身边有问题的存在时,也许会着急获得答案。当一个人清清楚楚了问题时,或许会被其所看到的清晰样貌所惧而踌躇不前。将此篇文章予己,希望自己就像一滴雨,最喜悦的一刻在于融入河流之际——雨滴虽然放弃了自己的原有得形状和个体身份,却没有丧失自己的本质更没有消失,反而通过放开自己边界,加入了比原来自我更广博的世界。
尽管生命中都有一些时刻能让我们目睹生命的辉煌,但是这些时刻本身是不足够的。那只不过是一条通往觉悟的隧道。在经历过真理闪现或大美解放的时刻之后,我们就需要进入这些时刻,开始让自己透彻的生活。
如果我们有幸一度觉醒,就需要在偏离后再回到觉醒之中。身而为人,我们难免都会偏离时刻,但是,如果我们心里能够察觉微妙的动摇,再小的事都能将我们拉回觉醒之境。身为人的天赋就是在那些微不足道的小时刻重生,如同再小的种子也能长成参天大树,也能开花结果。迷失之际,我们往往在走遍大江南北,纵横东西后才发觉,其实能够帮助我们的结果就在我们的手边。
唤醒心灵就意味着让自己进入当下的时刻,不被塑造了自己的那些过往经历所禁锢。当下的馈赠会在每个新的片刻开始的时候得以呈现。当我们全然投入的时候,就能把我们带往顿悟。在这种基本的临在状态中栖息,看似简单却难以把握,因为人们都具有太过强大的自我倾向,往往抽离自己所处之地,或将事情看得非常复杂。这便是当下给我们的挑战,去感受那些曾经塑造了我们的一切过往,但心低深知这一切对自己已然不会再有影响。
陶杯是在上千度高温的窑火中被定型的,出窑后的陶杯盛水的质感,手掌轻捧杯身的感受,嘴唇触碰杯沿的感觉,这些都是在烈窑中被确定下来的,我们也是如此,我们人生之杯的形状,手感和质感也是在经历的烈焰中得以定型。
我们只能接受自己现在的用途,而没有必要突然想成为什么别的或华丽、或有用的器皿。正是通过本真生活的这股文火,我们才能被打造成有用之器。慢慢地,当我们能够进入每个时刻的当下时,那个内在生活与外在生活,当下和未来之间的间隙就会开始消失,我们就成了一个能用的杯子了。这就是觉醒的过程。。
我们对自己承诺要活在当下,但是我们已经不再像其他生灵那样拥有与生俱来的天真了。这种天真虽然很神圣,但是,身为人却不可能一直处在这样的天真之中。
我们的命运就是充分觉察我们整个存在的意义——包括我们曾经的生活和我们对未来的期待——并把这些觉察带进当下的每个时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