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重压强迫我们得带着对未来光明的爱去忍受当下的任务。但深度的生命的修行则是让我们学会如何爱当下的任务,同时朝着光明前行。这种心态的转变将会改变一切。
当我们爱着眼下的任务时,就不再只是单独地爬山,而是开始播种。
当我们还是一个推着巨石的奴隶(西西弗斯的神话故事),一切都在看不到尽头的枯燥往复中变得毫无意义:上去下来,从终点又重回起点。此时,时间的流逝成为枯燥无聊的消磨——拿起重担,扛起包袱,划去任务表上的几个任务,再写上新任务。然而,当我们以爱对待当下时,就会一路与光明同在,像辛勤的农夫那样,向自己经过的每一片田地播撒下光明和爱的希望。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不仅仅是简单地“挨过”艰辛,而是实现“从沉重向光明”的扭转,从而彻底转变自己呢?这种扭转也意味着从俗世转向灵性,从痛苦转向平静。这虽是很难习得的技能,尽管没有人能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如此,但是我们却必须不断努力,不断将沉重转变成光明——修行无止境。
在《回归生命的本源》马克·尼伯这位诗人+哲人+癌症幸存者的作者给予了读者六项修炼,倘若我们能将给这些修炼内化成自己的经验,那么我们将得益于此,创造出奇迹。如果我们同时能够深度倾听我们修炼过程发出的声音,这些修炼则能帮助我们不断从推石头的苦役转化成光明的使者。在这里,便暂且提到两种很认同和有所启发的修炼。
对未知的修炼
穿越混沌的迷雾,听清其要真正表达的含义,唯一方法就是耐心。
未来未知的信息缓慢地来到我们身边却又有自己的节奏。当我们行动太过迅猛,这些信息就会变得模糊而容易错过,甚至变得难以理解。当然,耐心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等待是作者在癌症康复之路中遇到的最伟大的一位导师,他是最为难他的对手,同时也是他最有力的盟友。
我们生来就拥有耐心,但又会不耐烦。一方面我们的成长在缓慢地进行着,另一方面,生活像蜂鸟那样闪电般地飞来飞去,就算在悬浮不动时也会不停地煽动翅膀。而当我们的身心合一,就仿佛有了一把神秘的密码锁,里面精密的机心一一相扣,某种东西就会被永恒地开启了。
实现身心合一——身体、头脑和心灵以同一种速度行动——则需要我们放慢节奏,但是我们知道这种步伐必须是真实不虚的。真实的脚步有助于让我们穿越混沌的迷雾,它会向我们展现灵性的光辉与生命活力的能量。
而当我们的身体,头脑和心灵慢下脚步,协调一致时,耐心带来的礼赠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那么我们怎样变得耐心呢?
当我们开始加速时,就要让自己慢下来,让自己按照这个缓慢的节奏速度行动。
当你发觉心跳加速时,就用冷静的头脑让自己整个人慢下来;当你思维开始活跃时,就让疲惫的身体帮整个人慢下来。——耐心修炼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身体,心灵和头脑都暂停一下,直到三者能够合二为一,以真实不虚的脚步前行。
修炼勇气
对勇气的修炼在于哪怕做再小的事情也要带着爱。这是特蕾莎修女的座右铭。
我们去拆解那些令人不知所措的宏大事物时,往往先从一个点开始着手,一点一点地善行积累,一句一句地表达真理。从表面上看,那些需要我们付出勇气的事物似乎坚不可摧,但是只要我们开始行动,就不再只是在外部游离了。
“开始”让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真相,也让我们能够更真切地把握即将要跨越形式的脉搏。而加上一点点爱心驱使的行动将告诉我们下一步应该会如何。所以,我们不必为了实现最终目标“反复排练”,只要“开始”就行了。
在我们心无恐惧的时候,如果我们带着爱去做那些细微的琐事,如此一来就算到时候我们有所怯懦,身边爱的力量也会触手可及——我们没有失去爱的能力同时,也有来自被爱而产生的动力。比如,你可以带着爱为你的狗喂食,为你的爱人泡杯咖啡,或为一个人在雨天磨蹭半天才从停车场走过来的来人扶门。世界就是我们的实践场。
带着爱做小事的一路走来,在让自己身边的爱能够触手可及的同时,也能绽放我们勇气光芒。我们每一个小小善行都将把我们的行为引向更宏大的壮举——带着爱做小事就是勇气的原貌。每当作者有所怯懦的时候,就会告诉自己“变得有勇气”,不是说要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的状态”,而是去敞开本真自我。只要我们敞开,勇气自然会充溢而入。
未完持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