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情操论∣“嫌贫爱富”的根源

道德情操论∣“嫌贫爱富”的根源

作者: 缤纷多彩 | 来源:发表于2024-08-23 19:00 被阅读0次

    《道德情操论》是英国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的传世经典作品之一(另一部是《国富论》)。

    他的一生大部分心血都倾注在《道德情操论》的修订上,从1759年首版到去世,他先后对《道德情操论》进行了6次修改。

    2024年,我决定精读这本经典作品,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慢慢啃下这块硬骨头。

    《道德情操论》全书分为七卷。

    第一卷:论行为的合宜性。

    第二卷:论优点和缺点;或,报答和惩罚的对象。

    第三卷:论我们评判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兼论责任感。

    第四卷:论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

    第五卷: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影响。

    第六卷:论有关美德的品质。

    第七卷:论道德哲学的体系。

    此处学习并了解:第一卷(共三篇)中的第三篇——论幸运和不幸对人们判断行为合宜性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为什么在一种情况下比在另一种情况下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赞同。

    以下为个人整理的部分观点及学习延伸。

    01 虽然我们对悲伤的同情一般是一种比我们对快乐的同情更为强烈的感情,但是它通常远远不如当事人自然感觉到的强烈

    1、虽然我们对悲伤的同情不太真诚,但是它比我们对快乐的同情更引人瞩目。“同情”这个词,就其最恰当和最初的意义来说,是指我们同情别人的痛苦而不是别人的快乐。

    2、我们常常努力控制对别人悲伤的同情。我们总是对自己的妒忌感到羞愧,所以当我们因为那种感情令人不快而无法这样做的时候,就经常假装、有时还真的愿意同情别人的快乐。

    3、在一次葬礼中,我们的哀伤通常只是某种做作的肃穆;但是,在一次施洗礼仪式或婚礼中,我们的欢乐总是出于内心而没有任何虚假。

    4、当别人向我们诉说自己不幸的境况时,我们严肃而专心地听着。但是当他们的叙述不时被那些自然发作的激情打断时,我们内心滋长的倦怠情绪和他们的激动又多么不协调啊。

    5、他喜欢自己心中的那种感情,并且带着满足和自我赞赏的心情浸沉在自己的感情之中。在这种亲切而充满悲伤的爱的激情之前,他从未对朋友产生过如此强烈的感情。但是,当事人却完全不是这样,他被迫尽可能不去注视在他的必然是既可怕又令人不快的事情。他感到自己能作出如此高尚而又巨大的努力,感到自己在这种可怕的处境中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他就会意气风发,陶醉在快乐之中,并能保持那种仿佛沉浸在胜利之中的狂喜。这样,他就使自己摆脱了不幸。

    学习延伸:

    第一,“同情”更偏向于别人的痛苦而不是欢乐。虽如此,仍然带有强人所难的意味,一个人很难做到真诚地同情别人。

    第二,我们常常努力控制对别人悲伤的同情,却又假装愿意同情别人的快乐。在人情世故里,要想真实地做自己还是挺难的啊。为了维护一个和谐稳定的人际圈子,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不一定反映他内心真实的想法。一个人能够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不容易,“真诚”两字太难得了。

    第三,人的天性是向往欢乐回避哀伤。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很难。同富贵的人很多,共患难的人很少。有幸遇到了能雪中送炭、能共患难的人就好好珍惜吧。

    第四,当事人强烈的感情并不能很好地引起别人的共鸣。生活中遭遇了痛苦的事,还是就地消化,自己解决吧,不要随意跟别人诉说。当你忍不住想多次诉说的时候,就想想鲁迅笔下祥林嫂的悲剧。

    第五,幸运和不幸的对立。旁观者会因自己的感情而同情并加深与当事人的情感联接,此时对当事人来说是幸运的;但当事人自己却会尽力营造置之度外的意境,以使自己摆脱不幸。

    02 论野心的起源,兼论社会阶层的区别

    1、我们夸耀自己的财富而隐瞒自己的贫穷,是因为人们倾向于同情我们的快乐而不是悲伤。

    2、引人瞩目、被人关心、得到同情、自满自得和博得赞许,都是我们根据这个目的所能谋求的利益。吸引我们的,是虚荣而不是舒适或快乐。

    3、穷人走出走进无人注意,同被关闭在自己的小茅舍中一样默默无闻。那些微末的照料,以及其处境招来的令人难堪的关心,并不能提供挥霍寻欢的乐趣。他们不再把他放在眼里,或者即使他的极度痛苦使他们不得不注视他,那也只像是从他们中间藐视一个令人很不愉快的客观对象。

    4、享有地位和荣誉的人举世瞩目。人们都急切地想一睹他的风采,并想象他的处境必然在他身上激起的那种高兴和狂喜。在盛大集会上,他成为他们注视的中心人物;他们似乎把全部激情都寄托在他的身上,以便得到他给予他们的鼓励和启示。

    5、我们对地位高于自己的人所表现的顺从和尊敬,常常是从对他们的优越境遇的羡慕中,而不是从对他们给予善意的恩赐的任何期待中产生的。他们的恩惠可能只给予少数人;但他们的幸运却吸引了几乎所有的人。

    学习延伸:

    第一,我们希望拥有财富远离贫穷,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敬。嫌贫爱富是一个人的本能,人人期望自己拥有财富,远离贫穷。

    第二,虚荣比舒适或快乐更容易吸引我们。自身生活的舒适快乐是里子,外在的名利是面子。人总是贪心的,在满足了里子后,我们更看重的则是面子。面子比里子更让我们兴奋向往。

    第三,穷富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沟壑。穷人的自尊心是敏感和脆弱的,其处境招来的令人难堪的关心让他们难以忍受。富人在不得不注视身边的穷人时,也忍受着一种令人很不愉快的情绪。

    第四,人们总是不自觉地仰慕享有地位和荣誉的人。在各种场合,人们都情不自禁地想靠拢有地位和荣誉的人,想一睹他的风采,想感受因他而激起的高兴和狂喜,想得到他的鼓励和启示。

    第五,我们对地位高于自己的人所表现的顺从和尊敬,主要是被他们的幸运所吸引。

    03 论由钦佩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怠慢穷人和小人物的这种倾向所引起的道德情操的败坏

    1、受到、获得和享受人们的尊敬和钦佩,是野心和好胜心的主要目的。我们面前有两条同样能达到这个我们如此渴望的目的的道路:一条是学习知识和培养美德;另一条是取得财富和地位。

    2、在同等程度的优点方面,几乎所有的人对富人和大人物的尊敬都超过对穷人和小人物的尊敬。绝大部分人对前者的傲慢和自负的钦佩甚于对后者的真诚和可靠的钦佩。上流社会人士的放荡行为遭到的轻视和厌恶比小人物的同样行动所遭到的小得多。

    3、在所有的中等和低等的职业里,真正的、扎实的能力加上谨慎的、正直的、坚定而有节制的行为,大多会取得成功。“诚实是最好的策略。”

    4、许多穷人以被人认为富裕为荣,而没有考虑这种名声加给自己的责任,那样,他们不久一定会沦为乞丐,使自己的处境比原先更加不如他们所钦佩和模仿的人的处境。

    学习延伸:

    第一,获得能力美德、财富地位都能赢得别人的尊敬和钦佩。有野心、有好胜心,都能让你渴望过不一样的生活,渴望赢得别人的尊敬和钦佩。学习知识和培养美德是一条路,取得财富和地位也是一条路,具体选哪条路来实现它,就看你自己的选择了。

    第二,人们总是对富人和大人物更为包容一些。人们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心,对富人和大人物的更为包容,也是为了维护自己心中那份想象出来的美好,哪怕有些瑕疵和不妥,也不愿意承认,反而更能包容,这是对自己情感的维护和辩解。

    第三,诚实是最好的策略。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生活总不至于过得太差。无愧于心,活得坦荡,诚实是值得赞扬的。

    第四,穷人不要为了虚荣而装富。装富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这个代价你确信自己能承受得起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情操论∣“嫌贫爱富”的根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ohg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