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摄影简书预出书精选简友广场
地产人考察记—你还在买房吗?

地产人考察记—你还在买房吗?

作者: 邹近夫 | 来源:发表于2021-05-16 15:59 被阅读0次

中产们渴望像高收入人群那样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却不得不揣着底层收入人群那样谨小慎微的心态:一边是鲜衣怒马的欲望,一边是捉襟见肘的现实。

1

头一天驱车两百公里来到宣恩县,一路上没什么特别要留心的事,除了查询当地的资源和产业之外,还了解些风景名胜和著名人物。一种手机在手、天下我有的感觉让人倍感轻松,但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收集有点为难,谁也不会在网上公开楼盘的真实信息。到了目的小镇,项目已成落地的态势,也就只能从楼面价和利润指标去估算施工成本,这对优化分析自身的成本管理体系并无太多实质性意义。要知道项目管理者的工作是组织管理层确定成本控制重点、难点,目标,并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虽然该项目与目标地块的建筑结构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可总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借鉴别人的施工合同。于是一边听对方聊着招商引资、全案代理、包销、联合代理的事,一边习惯性地看看工程,从结构成型、挑檐收口、不同材质交界处的细节部分得知县城人并不太关注这方面的质量水准。

想想人们辛劳半生,为的就是这样一套简单的房子,实在不值。加之设计为了节约成本,最大幅度削减了小高层的装饰线条,整盘布局像小孩搭积木一样拼成了宿舍楼,而沿街的一面纯粹为了时尚的东西,过分使用商业语言代替,以此策划繁荣的假象。好在恩施的旅游市场所带来的人口红利是一笔不可小觑的收益,住宅全年最高流速单盘/1200,况且该项目从修规节点,甚至更早嵌入了招商引资,如超市、电影院、酒店等特殊布局前端介入,同时向当地政府索要了许多优惠政策,这就使得贡水边的商业综合体得以有序发展。幸亏政府在限价方面做了不少努力,房管局的备案价管控比较严,大众想买高都难。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精装交楼不受限制,聪明的开放商一般由此拉高房价,例如精装成本报上去1400/㎡,实际可能650/㎡,这使得均价在4000/㎡的房子一下子上升到5400/㎡,也就给老百姓在视觉上和心理上造成了双重冲击。如今这个以短平快为荣的世界,到处都在讲功利,很多行业都在搞品牌竞争,追求表面的业绩,以为销售额越多、楼盘越高大越奢侈越有力,这可能吗?品没有,光做牌,事实上好的产品是不讲功利的。

人活一世,哪一样不被算计,你以为的机缘巧合可能八成是别人的称心如意。这让我想起一则评说奥巴马演讲的故事,讲的是他临场水平之所以那么高、那么煽情,是因为背后有一个撰稿团队在包装、润色、打磨,指挥他这么演戏,包括走到哪该挥手致意,走到哪该仰望天空面露微笑,甚至注视某一排某个人的眼神应该充满忧伤等等。作为开放商,势必要把客户当成对手来看待,研究对方的喜好、需求,以便对症下药。

2

沉郁已久的春色在夏季来临前越发绿得耀眼了,不远的苍山在薄雾之下散发出迷人的自然气息。不知何时人们开始变得向往近郊的生活,也许大城市中心的迷乱依旧充满了陌生感,不足以填补普遍存在的空虚,而空虚则使得繁华的象征在中产阶级心中榜落了。午后来到一座院子,复古式门楼在灰白的天空下高耸挺立,凭栏悬挂着各式各样的餐牌,入口两株罗汉松掩映着几处红豆杉,一台古老的石墨充当残留的历史痕迹。全国各地不乏这样的文旅城,只是近几年情况稍甚。它不仅可以彰显文化,还可以发展经济,然而物以稀为贵,数量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且雷同,不买账的人自然居多。

反正人生地不熟的,一行人撩开挡在门口的散尾葵随即入了座。席间讨论起上一个项目的操盘思维,虽说小镇项目是传统的现金流模式,但是招商方面下足了功夫,这才把前景和生活给卖了个好价钱,市场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若民众把钱捂兜里,那么未来讲得再好,如何精心设计都难以力挽狂澜。

一直炒得比较凶的赌石开石其实不过是一种石料,化学成分比较常见,然而这里头说法则五花八门,什么越绿越值钱,而之所以卖高价自然得往稀少的方向吹嘘。也许看多了绿色,人们渐渐偏喜黄色,像和田玉一开始也只是用来磨刀,供不应求便值了钱,滑稽的是投资者到处从磨刀人手中回收。前些阵子东北炒得比较凶的君子兰,花还是花,但事不是那个事了。一如云南的石斛、与黄金等价的金丝楠木,不像冬虫夏草还有点价值,因投资属性不断攀升,这就使其本身脱离了价值属性。房子也是这样,如果尚且停留在住宅阶段,投资者未进入,它的价值不会出现很大偏差,一旦投资者介入使其属性发生变化,那么房子则不再是普通人眼中的房子。掌握了这一点的开放商在宏观调控的政策之下不敢冒进,捂盘或大量囤积都会造成购房者犹豫现象,同时也加剧资金流回笼的困难程度,得不偿失,于是只好把产品慢慢的流入市场,显出一副热盘的架势,尤其是当市场遇冷时,看上去房子卖光了只剩几套房源,实际上那些虚标是给人观看的,真正的销控在电脑里加密了。

3

傍晚时分乌云散了,天边的几缕黑丝刹那间变成了缤纷的霞光。女儿城的休息区停满了各地的车辆,一排银海枣遮住了方形广场那边破败的泥石流,浓浓的烧烤味伴着新鲜的水果捞隐约从一扇仿古门楼中飘出来,这个集娱乐消费和旅游一体的集散地果然名不虚传。入了古镇盘问了几家商铺的返租方式,惊讶地发现各地开放商应对政府的商住比采取的措施出奇地一致,下叠繁荣的商业街和上叠民宿融合在一块,完美体现了土家族的民风民俗。过了一道小桥流水便来到了内街,余晖把西面的池水照出金光灿灿,装饰着琳琅满目的门面,同样是几年功夫,但里面的外墙装饰比外街要好很多,大概没有长久受到油烟侵蚀的缘故,看来招商前置的设计工作不可轻视,否则四处是改造的围合墙和横七竖八的油烟管道。游人的喧闹掩盖了我们的交谈声,一顶不知从哪飞来的帽子绕过比肩接踵的人群落到了水里,顺势流向了旋转不停的水车。

值此美景不由得想拍照留恋,但围观者络绎不绝,其中以大妈最为显眼,遂把目光转向女儿城的石碑,但那也簇拥着许多来历不明的人。迎着晚风叹息之际,令人眼花缭乱的油纸伞如梦如仙般坠落眼前。当印在空中的飞檐翘角把天隔断,一眼望去诗意连连。经营者在这方面算是把人的喜好给吃透了,等到把游客引入其中便开始陈列古玩特产。只是难以相信簸箕、斗笠、蓑衣、织布机竟然被当作一种古老的东西观摩,石臼和舂则成了劳作文化体验区,以至于千百年来引人向往的男耕女织生活需要导游来普及。岁月,当真可以改变许多事情,说得清说不清的都可以全部交给它来定夺,但为何这样的进步总是莫名其妙地令人发慌了。忽而想起那时候替人帮秤算数的先生,原本只要凭一把算盘就能吃穿不愁,却怎么也想不到后生可畏到这个地步。当树梢间传出一阵蝉鸣后,我与围炉弹琴者擦肩而过,从作坊走出来,领悟了什么似地看着人们围住“太平乐”拍照,狮头所向之处皆为掌声,而广场中央一曲民族舞跳动全场,赶着赶那的游客一波接一波。

令人眼花缭乱的油纸伞如梦如仙般坠落眼前。当印在空中的飞檐翘角把天隔断,一眼望去诗意连连

为了洞悉奥秘,一行人四处打探展销中心,谁知不久前已经清盘,然而古镇外的房子还在施工阶段,看样子不难推测出操盘手另辟蹊径,选择换道超越,抛开了传统的现金流思维,先是集中兵力运作商业,待到人满为患时溢价,出售住宅部分额外所获的纯利让人大跌眼镜。售房部像民俗博物馆,门口的橱窗里斜放着一副人物素描,那眼角和眉梢间的扇形皱纹仿佛深藏着仿古建筑发展带来的人生哀乐和历史沉浮,可惜我能捕捉到的对象只有取之不竭的经营性思维。尽管明白的稍微迟了一些,但人生本就充满数不清的偶然,这些偶然往往都有其美的一面,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好比有些书、有些电影,时间过早就不能看懂,而恰好的年龄、恰好的时机领悟恰好的道理,才能让这份不可多得的美,像重逢的感觉一样令人回味无穷。

4

夜晚降临前驱车赶往建始,据说以硒氧盆地著称的花硒谷小镇与多个市签订了扶持协议,正如火如荼地开发当中。这让人不由得回想前不久的黔粤战略合作,就像东北大汉叫声老铁,帮扶一下,兄弟间果真毫不犹豫地搭把手来,很有意思吧!也像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除了仪式上有所不同,归根结底都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互相融合才能互相成就。

话说有着银杏之乡的地方无论到哪都随处可见迎风招展的扇叶,这儿秋天一定特别美。晚餐喝了些酒,欲醉未醉之际改变了行程,决议先去看看神秘的养生之地——地心谷。半夜被窗外传来的减速带震动给惊醒,忽然念及千里之外的故土,于是起身坐到沙发上,看烟雾在夜光灯下萦绕而去。第二天清早,本来内心毫无波澜,但见远处半山腰上立着一排吊脚楼,煞是吓人,那种民宿若非热爱大自然的人是绝不敢居住的。直到乘坐大巴来到地心谷门前,才发现落地之处皆为大妈,大都是想抓紧年华的尾巴,玩味一下人间风情。走过惊险刺激的玻璃栈道,捏了一把汗,便来到了集山水、道洞、情缘一体的幽谷,几段峭壁上贴挂着各种别称,琐琐碎碎、点点滴滴,也都是耐人寻味的。一如地心门,相传两亿年前地壳运动经万年流水冲刷便形成了象首样的心门,如同长鼻象酣饮谷中清冽的河水,这般形容,仿佛秘境一样的禅意遂迎面而来。然也离不开长寿台、姻缘结、龙潭虎穴。不过,布局者十分聪明,为了防止游客拥堵,特意把打卡点按相应的距离分开,你在巴蛮洞看悬棺,他在仙境里看石门古桥,不管走那条路都能走向出口,但没有回头路,值得文旅产品引以为鉴。人只有到了成熟的季节,目光才具有一定的深度,看到枯木逢春的古黄杨,也许你会惊羡其生存的倔强,而不会只叹服它的蔚蔚壮观。我们这代人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为什么却有那么多人找不到生命上进的动机?

本来内心毫无波澜,但见远处半山腰上立着一排吊脚楼,煞是吓人,那种民宿若非热爱大自然的人是绝不敢居住的

午后的气温渐渐升高,即使盛夏那又怎样呢?比起那些劳作在千多米海拔上的工人来说,风吹日晒只不过是等价交换的一种方式而已。当前方的道路变得越发崎岖,画有白虎标识的一排排道旗映入眼帘,群山环抱之处,白云低压一片广阔的平原,依山而建的避暑山庄赫然夺目,展销厅前的广场上一派田园生机。这个康养综合体项目与南国奥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生态景观是为绝佳,虽然花硒谷没有挥洒激情的高尔夫球场,但也有相应的星级配套。拾级而上看到的原始生态农业被设计者处理得惟妙惟肖,原封不动的山川使项目景观生色不少,而回归田园的想法在这里应有尽有,大概这就是地产开发行业最后的生存空间了吧!从销售人员口中得知,项目引入了五星级知名酒店,住宅售罄,目前在售产品主要是公寓,最后才售卖别墅,对于公寓产品,业主可以选择自住,也可选择返祖得利,后者每年都有两个月时间自由选择。与此前所见项目的不同之处在于操盘手结合了现金流和经营性双向模式,既不枉费扶贫政策,也保证了资金充裕。值得注意的是,住宅区为迎合当地民族文化而用心设计了图腾,与张家界民族文化如出一辙,以土家族、苗族为主,这基本上不会造成多大的成本波动,但就是这种小小的增添博得了市场认可,看来项目操盘不在情节,全在细节。

5

由于行程安排紧凑,尚未来得及中饭便驾车赶往了宜昌。过了中建三局承建的长江大桥,几声船鸣把人从梦中惊醒,十字路口半环形的照明灯影影绰绰地照见了车窗玻璃上的影子,大道两旁绿得发亮的梧桐叶,任谁都想不到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借着微光顺着三峡起始点一番兜兜转转,找到房车露营地,由于天色已近傍晚,迎宾大楼看上去像嵌在悬崖边的洞穴,询问前台得知参观时间已经结束,单从高空悬挂的鸟笼和栈道式的楼梯可以初步判断工程为此花了不少代价。从中转廊往外眺望,丛林映衬处依稀可见几个长方形的铁盒,形似房车,然而没有车轮,让人禁不住猜想内饰肯定比工地板房高档许多。

夜间喝了杯清酒,吃了日式料理,除了做法之外,食材大都产自本地,而大米确实优质,细细长长的,软中带硬,十分有嚼劲,“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当真名不虚传。正商量明日行程之时,那边的停车场传来两个狂躁的车主的咒骂声,像是为了谁先过道闸而鸣笛引发的争执。以前我可以把人心随便形容出来,但如今我早已不敢回答看来这么简单的问题了。不同的年龄可以领悟到不同样子的人心,而生命是一种因果轮替,无论是高尚的还是卑贱的都应该被人尊重。入睡前看了一部老片子《七剑》,评分颇低,在我看来故事发展紧张有序,虽有差池但不影响整体观影感受,一别多年,画面依然震撼,也留有自行脑补空间。想来慈悲不是天生的,慈悲是看过生命不同受苦的形式之后,真正长出来的同情和原谅,而我则随着影片落幕时的一阵马蹄酣然入梦。

次日途径宜昌夷陵区,期间欣赏了几处联排别墅样板间,展厅张贴着诸多告示,像巴以冲突一样,出于人道主义提前通知了你,现在要做设计变更,而且通过了审批,公示期权益人看不看,看不看得到,反正不关紧要。这种做法虽然在法律层面行之有效,但并不能避免许多退房争端,也应通过挂号信、传真或电话传达,总不能念完了经打和尚。意想不到的是别墅这样的高端产品竟然做起了工法样板间,看样子富人的关注点反而不再是舒适性优先,也慢慢地聚焦到工程质量上来了。隔院的绿叶花梯和碎石路,让我不由得想起老家的后院,去年冬天种下的七棵银杏不知成活了多少?绕过护城河,到了梧桐邑看了看铝膜爬架体系,出乎意料的是外墙腻子随着爬架起升,铝窗栏杆紧随其后,可见这中间管理付出了大量心血,反观自身的采招系统,何以做到如此完美的工序穿插。然而,这些对于购房者来说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忍不住为多年以后的城中拆迁感到压力重重,那时候会不会有新技术能够把几十米长的桩身连根拔起?如今居住十年以上的小区就显得破旧不堪,待到就业机会哪一天转向乡镇,那么下一代人则可能奔赴农村,而荒废了城市则空出地来兴建庄园,然而谁还会记得我们这一代人曾经那么不顾一切地进军城市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地产人考察记—你还在买房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ohr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