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进步一点点
活了三十多年才明白:地理学和生活的关系如此重要!

活了三十多年才明白:地理学和生活的关系如此重要!

作者: 高桥美莎 | 来源:发表于2020-05-04 13:05 被阅读0次

    现如今人们一谈起“地理”这个词,多半就和汽车上的地图联系到一起。没错,会看地图只是学好地理的一部分,要不像那位加拿大的男护士一样——开车不会看地图光靠汽车导航,结果把自己导到一个荒山野岭被冻死了,大家看看:对地理位置没有概念连命都没了,可见学好地理的重要性!

    这是往近了说,那往远处说,学好地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好处也很多,比如:欣赏一下各地美景;别走错了路不辨东西南北以至于回不了家;多多了解不同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为自己以后出去旅行打下良好基础。要不都不配做一个背包客——出趟门儿,还没欣赏美景呢,就把自己弄丢了,你说这多丢人啊!学好地理学,找一本优秀而接地气的地理学教科书来读,真的是顶顶重要的一件事情,这点真是不分年龄。

    后浪大学堂的《地理学与生活》

    地理是什么?对于很多人来说,“地理”一词是个虚无缥缈的学科名词,很多人的印象也就是中学的教育时背书的那些考点。应试教育让我们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观念:地理学就在我们身边,关乎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应当懂得一些地理学知识,这不仅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颇有帮助,而且也非常有趣。

    前两年我和老师学习写作的时候,老师就劝我们多读一些通识类的书籍。学习写作并不意味总是狭隘地看写作技巧类的书籍,知识的积累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很重要的。后浪出版社的《地理学与生活》就是从知识面和知识深度,从横向和纵向给读者带来不一般的提高的一本很好的通识类书籍。

    这本由阿瑟·格蒂斯,朱迪斯·格蒂斯,杰尔姆·D·费尔曼所著的《地理学与生活》,不仅能够让我们重新认识地理学,而且它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更易于广大社会读者阅读。书中文图比例适当,更侧重于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要不怎么叫“地理学与生活”呢)帮助我们了解长期以来被大家(包括我自己)误解的地理学。

    阿瑟·格蒂斯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华盛顿大学获博士学位。任《地理分析杂志》编辑和《地理分析》编委多年,2002年荣获美国地理学家协会杰出学者奖。

    平装本《地理学与生活》

    朱迪丝·格蒂斯是密歇根大学硕士,她和丈夫阿瑟·格蒂斯是中学地理学计划的原作者之一,并为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教育委员系统开发了教育资料。

    杰尔姆·D·费尔曼是芝加哥大学的博士,除了在韦恩州立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北岭分校任客座教授外,主要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任职。教学与科研兴趣总体上集中在人文地理,特别是城市与经济地理,以及地理文献、俄国与独联体地理和地理教育等方面。

    《地理学与生活》分为自然、人文、区位和区域分析的四篇,一共13章。它分为六部分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政治地理学。

    完整的框架和严谨的概念,充分展示出美国地理学研究者兴趣和成果的丰富多彩、与时俱进。像什么性别歧视啦、宗教传播方面、绿色革命啊、电子垃圾等等重大问题在这里都是从地理学的视角加以理解和讨论,不愧为“生活中的地理学”。它关注最新的世界新闻和时事,读起来丝毫没有感到陈旧老套。

    这和《地理学与生活》的三位杰出作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正如作者所说的“我们的愿望是使这本书能够令人信服并能满足很多地理系开设本学科纵论性入门课程的需要,现在梦想已经成真”。

    地理学是古老的学科之一, 最初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但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

    最早的世界地图

    这门科目充满梦想又有饶有趣味,仔细想想:地理学得好、学得精真是博学的代表。要不用怎么会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博学呢?地理学包罗万象又关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地理学与生活》告诉我们:咱们许多日常生活中关注的话题,其实都是地理学研究的范畴,比如:学区房就是地理学,去哪个国家移民是地理学,交通拥堵问题也是地理学。为什么农村大部分人口要向城市迁移,归根结底还是地理学。

    这回你明白《地理学与生活》这本书的意义何在了吧?因为在客观上,我们被地理环境影响着,并将一直被影响下去,因为人类是环境动物。

    原来不觉得地理和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直到读了《地理学与生活》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地理学这样重要,它一直是长期被我们大家所忽略。直到阅读《地理学与生活》之前,我还觉得学地理只和初、高中会考成绩有关系呢!不考好了升不了好学校啊!

    其实这和我们的地理学教育特点有关。我们的小学、中学地理学教育,往往强调死记硬背,过早的让人失去了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而国外则更强调思辨的教育,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们知道:地理不仅是有趣的,更是有用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这纷繁复杂的世界,还能帮助我们解决现实出现的问题。一句话:它强调的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世界地图

    说了这么多关于国外的地理学的教育理念,那咱们国内是怎么定义“地理学”的呢?我特意上百度百科查了一下“地理学”词条,它是这么解释的: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部分。

    大家瞅瞅,这不整个一纯教科书式的解释么?它特别常见于中国的地理学教科书。难怪现如今爱学地理的学生少之又少呢!大家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得高分而学习。没办法啊!这上来就把人弄得蒙圈了,也搞得人兴趣所剩无几了。咱们再看一下《地理学与生活》这本书中对地理学的定义:

    地理学是研究空间变化的学科,是研究地球表面的事物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是如何不同和为何不同的学科。更进一步说,地理学是研究所观察到的空间格局是如何随着时间而逐渐形成的学科。正如知道了人体各个器官的名称和位置,并不能使一个人会做心脏外科手术一样,知道事物的位置,只是走向了解事物为什么会在那里,以及是哪些事件和过程决定或改变了它们分布的第一步。为什么地震通常发生在土耳其,而不是发生在俄罗斯?为什么山地在美国东部是浑圆的,而在美国西部是高峻而崎岖的?为什么讲法语的人在加拿大集中在魁北克省,而不是加拿大其他地区?

    大家对比一下看看,哪个令人感兴趣呢?答案不言自明:后面的解释更加接地气,让人感到有意思、有兴趣,才能去心甘情愿地去学习地理。这本《地理学与生活》是全彩印刷、厚重而装帧精美的大开本书籍,这是一本家里有书架就一定要摆上的一本书。作为一本获奖的教科书,能兼具趣味性和可读性真是很不容易的,再次感叹三位作者在地理学方面的博学精深。

    与我们的地理学教材不同的是,《地理学与生活》还向我们介绍了地理学专业的职业发展路径:什么样的职业和地理学相关?这样的教材、这样的教育,也使得欧美的高中生在读大学的时候,大多了解各个专业的职业发展概况。知己知彼、才能找到适合自己而自己又相对喜欢的工作。在这方面,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把握,比我们中国的学生成熟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呢!

    这是我国初高中教育方面所不具备的。在咱们国内,别说是上高中的孩子,就算是上大学的学生,你问他们大学毕业后未来的工作意向,能答上来的也是少之又少。看来中学生精读《地理学与生活》可是刻不容缓的一件事情。

    好了,聊了这么多《地理学与生活》的概况,下面我再跟大家分享一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几部分吧!

    一.地理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什么?它是一种复杂的行为与心态相互交织的网络。同样都是人类,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为什么美国文化和我们的中国文化就有这么多的差异?有的人会说是国家历史造成的,我们中国拥有着五千年的文明,真的仅仅如此吗?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和地理学有什么关系呢?《地理学与生活》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文化是地球自然环境中像地形、气候和其他方面那样的区域分异的一部分。可见的和不可见的文化迹象——建筑物和耕作方式、语言和政治组织——是引发地理研究并作为地理学主题的空间多样性的要素。

    地理环境是客观存在的,人类文化是人类历史不断前进和发展之下主观意识的产物。客观的地理环境影响了人类的主观思想,所以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或者相似的文化,难道不是这样吗?

    1.地理对人们的主观意识有改变的作用

    想想我们以前小时候住的大都是平房,大家下学一起回家一起做游戏,时不常地这家串串门,再去那家玩一会儿。那时的邻里关系就是非常淳朴,感情也都不错,真真体现出那句“远亲不如近邻”。而且那是的人们界限感也淡薄,甚至于说不知界限感为何物。

    可现在呢!我们住的都是高楼大厦,别说是串门儿了,能叫得上邻居姓名的恐怕都不多。住宅结构的改变,从宏观上讲就算是地理的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平房早已淡出了我们的视野,00后的这一代人早已不知“平房”为何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在慢慢改变着,以前的邻里之间的那种“互通有无”也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以前的“礼俗社会”正慢慢变成“法礼社会”,这就是地理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因为随着社会发展,不光是外在物质条件越变越好,人的内心也随之发生着变化———界限感就是现如今人们最重视的。现如今国人绝大多数的苦恼与不幸,大都来源于界限感的不分明。地理,从某种程度上还改变着人们的心理。

    相对于其他地理学书籍,《地理学与生活》特别突出了地理学与我们实际生活的相关性。例如:对人体有害的天气现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形态的变化、城市垃圾与危险废物的处理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均有涉及。平实、生动的文字与丰富的实例,使本书极具可读性,读者通过本书亦会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元阳梯田

    这本装潢精美的书籍,封面一下子吸引力我的注意力:为什么不是平装本的那个封面呢?后来上网一查,封面画的是云南哈尼族的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5处世界遗产,使中国超越西班牙成第二大世界遗产国,

    读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地理学知识,也让我拓展了城乡发展、城乡规划认识的深度和广博,还有对大千世界的憧憬。尽管我们被城市的钢筋丛林所束缚,但有空时不妨翻开书卷,通过地理学,去看看那绚丽缤纷、五彩斑斓的世界。

    2.地理决定着文化的变迁和多样性。

    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是不一样的,就好像中国的新娘结婚是穿着喜庆的大红色礼服,而西方国家的新娘穿的是象征着纯洁的白色婚纱。穆斯林妇女所穿的遮面长袍,在本国家人民的眼中非常正常,但在中国,如果一个女性穿成这个样子,恐怕真的是“回头率百分百”了吧!这就是不同地域造就不同的人。

    文化多样性

    但这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文化是具有变迁性的,用《地理学与生活》里的一句话来描述再合适不过了:

    没有哪种文化是(或者曾经是)以一套永恒不变的物质实体、组织制度或意识形态为特征的,尽管在一个稳定的、与世隔绝的社会里,所有这些方面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但这样的格局和稳定性总是罕见的。总体上看,虽然文化本质上是保守的,但是它永远处在一种不稳定状态。

    文化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是一点点渐进式地改变。想象一下我们这些80后的青少年时期,和现在00后的青少年时期,从生活的物质方面、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中最基础的配备设施,都有着不小的改变。

    物质和精神是一对分不开的孪生兄弟,物质决定着精神,精神反过来又作用于物质。文化———我们的精神财富的体现,它又独具创新性和扩散性。所谓的创新是指社会群体内部所产生的思想,和该文化所接纳的思想导致的文化变化。

    扩散是一种过程,而且不同文化间也互相融合互相渗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眼界也宽阔了许多,思想自然也就变得不再像以前那么闭塞。现如今的大多数青少年和年轻人都比较赞同欧美国家那种民主平等的思想观念,这就是一种文化渗透的最佳体现。

    而且对于不同文化的包容,00后的年轻人也比我们这些80后的中年人要开放和宽容许多,是社会的变化造就了这一切。说句大白话:住在三级跳坑里的人和住在高楼大厦里的人想的,对未来的畅想肯定是不一样的。

    二.地理与城市化进程。

    一直以来,埃及的古文明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就好似一位戴着面纱的绝世美女——令人迷醉而又引人遐想: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多少年来一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埃及的首都开罗从700年前的14世纪开始,就已经成为世界级的城市了。

    其中的原因,大家看地图就会明白:开罗位于非洲、亚洲和欧洲的交界之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能力——控制着地中海沿岸的贸易。可凡事有利必有弊,70年代的埃及人口就达到了3500万,为什么人口的增长如此之快呢?这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还有就是外来人口的流入: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哪里有钱,哪里有机会就往哪里走。看看今天的上海和深圳,大家明白了吧!

    但问题似乎又不是那么简单的,仅仅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能决定一个城市的未来吗?答案当然不是那么简单的。

    大多数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履行着很多输出职能,其实在多样化经济基础的城市,也是一小部分出口性经济活动主导着当地社会的结构,并据此确认其在城市体系中运行的目的。

    是因为具备这些职能,才导致他们聚集人口的吸引力远远超过其他城市,比如咱们的首都北京,它是政治、文化、金融的中心。再比如上海,从一百年前就是世界级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我们刚刚知道资生堂和蜜丝佛陀为何物的时候,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产家庭太太们早就当它们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了。上海,早已和国际接轨了,这才造就了现如今那里的寸土寸金。

    地理与生活的关系是如此之大,又是如此之小。大到能影响你一早起来的心情,毕竟谁睁眼看到雾霾或是阴雨连绵都不会心情好。如果你没有地理方面的知识,又不会理解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大到社会变化发展,小到每天的天气情况。地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真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这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后浪大学堂系列图书之《地理学与生活》,平装本和精装本我都入手了,对它的喜爱程度可见一斑。《地理学与生活》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深入浅出、趣味性强。三位重量级的作者阿瑟·格蒂斯、朱迪丝·格蒂斯和杰尔姆·D·费尔曼意在编写一本涵盖地理学家所研究各种专题的课本,而又不使读者感到枯燥、可读性强。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地理学书籍,在我眼中它还是一本充满着人文精神的社科类图书。

    第11版的《地理学与生活》让我们从地理科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环境:包括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我们国家的发展,还有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以便更好更幸福地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了三十多年才明白:地理学和生活的关系如此重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ojb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