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老师说小时候受身边人的影响,曾经想当画家,然后就天天画画,画得天昏地暗,废寝忘食。后来又在一位老师的激励下想要当作家,于是就孜孜不倦地读书,苦思冥想地写作。正是因为曾有过这样全身心投入的记忆,所以他能很清晰地记得那几十年前的付出。
看着他记录的这些文字,我也在回想,我是否有过这么忘我的投入,是否也曾有过想要成为的人,但很遗憾,苦思冥想了好一会,我都不曾想起自己曾有过什么目标,好像也曾有过当作家的想法,因为有一个写小说的笔记本,也曾有过投稿被表扬的信件,但书没有坚持读,文没有坚持写,唯一废寝忘食的,可是就是高三时为了高考而努力的那段题海战术了。
所以我常常羡慕那些有自己喜好的人,有自己追求的人,有明确目标的人。我总感觉有了自己的喜爱,就会排除万难,立志成为想成为的人。
往者不可谏,未来犹可追。过去的日子已成轻烟,被微风吹散了,但现在以及未来,我还是可以努力的。张文质老师说,从现在开始建设自己的未来,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改变,我觉得,我是可以的。
看到的听到的见到的学到的,都是在鼓励大家要读书,要写作,要能坚持做记录,笔耕不辍!过去的我不以为然,现在的我逐帧学习!当几乎所有的名家大师都在告诉你要这样做的时候,那一定就是真理!
过去的事情,用文字凝固下来,就会成为永恒。不写出来,终究只是一种记忆,而记忆不会长久。记忆一旦消失了,过去,就不复存在了。所以,在文字中,我们可以知道于永正先生小时候的梦想,可以看到他是怎么教语文的,还可以看到我自己是怎么度过每一日的。
正是因为有了文字的凝固,那些逝去的日子才没有白白浪费,也曾留下了游丝般的痕迹,当我往后再回顾自己的故事时,就能在这些痕迹里拼凑出成长的过程,也算满足了曾经“当作家”的梦想吧。
人应当有追求,有抱负。虽然不一定都能如愿以偿,但为实现理想的付出,一定会收获充盈,收获习惯。
在他人的文字中学习,向书本请教。读书与写作,确实是我的救赎!于老师说,读与写的过程,是不断肯定自己、激励自己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反省自己、否定自己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往复循环的过程中,让自己的实践有了智慧,有了理性,使自己的路走得越来越正,越来越直了。
那就坚持读,坚持写,坚持人生留痕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