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倡导大家应该多投资权益类资产(股票)的时候,总会有人说股市的风险很大。
我们先不分析「股市风险很大」这样的说法对还是不对,而是先来做这样一个思考题:
为什么我们觉得买房风险不大?
![](https://img.haomeiwen.com/i9844516/0a6f1b5cb5e7829e.png)
房产有很多明显的缺陷,波动也并不小。为什么大部分人会觉得买房是件风险高的事情呢?
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 最重要,就是中国人的历史经验。
在过去二十年时间里,我们几代中国人见证了房产的大幅上涨和升值。逻辑非常清晰,就是中国整体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通货膨胀。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家庭也享受到了房产增值带来的巨大福利,和自己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买房已经变成了某种全社会的「信仰」。
而且不只是我们这样,甚至包括欧美地区,对买房这件事都抱有很强的信念。在全人类社会创造的三百多万亿美元的财富里,大约 2/3 都是以房地产的形式存在的,而其中住宅占了 70% 以上。
所以,带着「房价永远涨」的期待,一时的波动好像也就无所谓了。
- 买房要比买股票简单很多。
说起买房,那么需要考虑的就是那几个变量:位置、户型、周边配套设施、开发商物业水平等等,这比买股票要考虑的因素少太多了。
所以,在大部分情况下,买房很难「买错」,而且即使买错了(不太好的楼盘和户型),可能别人的房子从 3 万涨到了 5 万,但你的只涨到了 4 万 5,只是赚的少了点。
但如果一只股票选错了,可能就是增值 3 倍和跌成 1/3 的本质区别,有灾难性的结果。
- 房产交易困难。
房地产市场里并没有一个像股票交易所那样一个实时报价、瞬间买卖的交易系统。所以,即使价格在波动,大家也感受不到;或者即使感觉到了,反正也没法立刻卖出去,那就干脆放着。
细想一下,就能感受到一个每天给我们报价、实时对我们账户上的余额有直接影响的系统,会对人的心态影响有多大。
怎样应对风险?
首先,波动并不等同于风险。对于普通人来说,投资的第一要务,是要投资一个长期向上的市场。
在中国,买房当然是过去十几年里最好的投资方式,我们见证了「十年十倍」甚至几十倍的回报。
但是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就拿北上深的房子来说,还有多大可能性在接下来的十年继续这种表现呢?房价从 1 万元涨到 10 万元固然神奇,但同样的房子还会从10万涨到 50 万元一平米吗?
权益类资产,却有可能在未来新的一个十年开始表现。
-
我国经济已经逐步进入了需要依靠科技进步、需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A股市场里优质的公司和企业会越来越多,经过我们之前的课程你应该明白,这是我们收益的根本来源;
-
随着房地产收益高增速时代的逐渐落幕以及固定收益类产品越来越少,更多的资金会转向到股票市场;
-
中国的经济在全球依然领先,未来依然有巨大的前景,海外资金也会逐渐提升对中国资产的占比。
对于投资来说,我们尽量去做简单的题,而少去挑战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难题。
就像刚才提到的买房与买股票,买房子本身就是一件难度低得多的事,但它带来的回报反而是相当之高的。
所以,投资其实是很反直觉的:挑战高难度、拼命努力钻研,未必能带来相应的回报。
研究个股、投资个股,如果买对了确实可以带来很大的财务回报以及成就感,但如果自己做不到,投资整个市场、并且在自己能够理解的范围内做一些增强收益的动作,并且长期坚持下去,同样是很好的投资方式。
当然,投资过程中最糟糕的情况还不是挑战难题造成了亏损,而是这样两种情况:
-
由于自己的懒惰、轻信他人或者不做任何的研究,随意就把钱亏了出去——很多人买 P2P 造成血本无归就是这个问题;
-
是自欺欺人,明明没有研究清楚的事情,非要骗自己搞清楚了,于是重仓了错误的股票或者产品,导致大幅亏损。
## 小结
波动大不是风险、亏损的可能性也不是风险,只有自己不懂装懂、自欺欺人才是最大的风险。
最后,哪怕一个市场长期向上,我们也很有纪律性地做了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我们还是要注意过程中心态的管理。
投资者对于自己的投资账户查看越频繁,通常回报就越低。
因为大多数人忍受不了短期价格波动的影响,总倾向于躲避暂时的浮亏,或者是赚一点钱就赶紧「落袋为安」,这样反反复复的操作不但让自己多交了好多手续费,还损失了更多长期收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