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只可意会的美妙词汇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
当一件东西摆在面前,就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不管是好的或坏的。
当一个人站在面前,凭着第一眼你会去感觉这个人是否值得去稍微交谈。
当一件事情发生,有时候明明就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但偏偏你会觉得某个细节是值得去注意的,然而最后也证明这是真的。
……
嗯,这就是直觉。
在拆解本书《异想,天开》时,我曾在《创造力》和《灵感》这两篇文里多提到过,我会去整理曾经写过的“晨间笔记”的内容,把“认为有用的”整理出来。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判断有用与否?根据什么来判断?为什么要这么判断?
若要我去回答上面的问题,还真回答不出来。我只能说:没有所谓的判断标准,就是“第一感觉”它会有用。甚至有些看似枯燥无比的小片段或是完全没懂的鬼画也被我另外单独收起来,在找灵感时快速翻阅。还真别说,这里面有些甚至用了不止一次,而且用的地方还不一样(或许是每次看的角度不同?)。
当然我也会定期去做断舍离,用同样的方式再次删减。什么方式?除了一眼就能确定的之外(一般都是一些理论、方法、风景、场景等),其他的拿着看10秒,有“感觉”的就先另外收起来。
嗯,直觉。
真美!除了“灵感”外又来了一个无法用语言描述清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汇。
本书中提到:
很多发明家说难以捉摸的解决方法在灵光一闪中出现。
艺术家说他们最好的创意好像是凭空出现的。
这其实就是一种“潜意识思维”,而现实中,潜意识往往被压抑,不被认可。(推荐与潜意识更好链接的书籍:《内在小孩——在荷欧波诺波中遇见真实的自己》,刚拿到这本书不到一个小时就看完了,但现在每天晚上睡前或早上醒来我都会去朗读一段。)
其实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比我们更厉害。
记得国庆的时候,我和闺蜜带着弟弟一起去玩了一次“密室探索”。我们两算是比较喜欢玩这一类游戏的,尤其是在网上空闲的时候,有时候也会来一场智力考验。但当真正去现场体验时,才发现我们高估自己了。
游戏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因着惯性思维被老板给忽悠了一趟(但孩子没有),那时候老板说:这些画后面是黏住的,不要去硬掰,没有藏东西,书柜也是,不要硬扯,可以藏的东西不会藏那里。
嗯,就是这么一句,我们的思路被引着走了,认为画和书柜没什么秘密(你是否也有个听话只听一部分的?)。但是弟弟没有,刚开始的时候,他非常仔细地去看了每一幅画,并且指着其中的两幅说:这两个好奇怪啊,和楼上的好像。
那时候有一丝的疑惑,但是我们都忽略了。直到我们使用了第一次求助的机会,才发现,就是和弟弟那会提到的那两幅画有关。
同样的情况,依然是在这次的探索中,成功地找到了相关的物品,但我们再次被卡住了。弟弟再一次发挥他的探索力:发现了书柜后面有道缝,那个样子特别像门。
那时候受第一次影响,开始去研究了,发现确实是有门,但很快我们又回去了,因为我们想到了老板一开始说的那句话:书柜不要硬扯,可以藏的东西不会藏那里。
是啊,不要硬扯,但知道游戏时间到了之后,老板和我们解说,才发现,就在旁边把我们找到的物品放上去门就自动开了!
嗯,多好,好几次直觉都用他的方式提醒了自己,可是我们都忽略了。
因此,对于直觉,必须要打破自己以往的惯性思维和批判,就如本书中提到很多因直觉而生的“产物”:阿基米德的直觉;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那一瞬;迷幻药的发现;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善于抓住那一闪而逝的灵感于是,我依然还是想再次提那个随时记录灵感和素材的习惯,当这个习惯已经和自己的生活融为一体时,你会发现美妙而神奇的收获。
在阅读《异想,天开》这本书后给我最大的收获,不在于创造力是什么以及哪些因素影响着创造力,而是“矛盾中共存”。
直觉固然对创造力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有时太倚重直觉,有可能会陷入认知陷阱。就比如常说的“第六感”,也是一种直觉,然而有时候这种直觉也会让自己陷入以往的经验而不自知。
如:夫妻之间,如若女方小时候缺乏安全感,或者原生家庭中父母关系本身就不好,亦或者内心存在着‘男人都不是个好东西’的错误信念,那么当男方因为出差谈事情,刚好漏接了好几通打过去的电话,那么这妻子有可能出现‘肯定是他厌烦我了’‘他有外遇’等不切实际的想法。
这不是双方谁的错,而是“潜意识思维”在搞怪。
因此,在做出明智决策前,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该相信直觉,而什么时候该持谨慎态度。同样,在创造时,单纯的凭借直觉“潜意识思维”是不够的,作者在“两种思维的故事”(67—69页)中提到:
受控过程(理性思维)和自发过程(潜意识思维)的价值体现在创意过程的不同时期 ——
创意产生阶段:自发过程
创造性认知的探索阶段:用有意识的理性思维探索、尝试新创意,发现其用处
刚遇到创意问题时:倾向于放松、分散注意力
需要相处如何让创意发挥效力时:有意识地重新集中注意力。
培养直觉、灵敏度,除了与潜意识链接,平时也可以进行发散性思维、联想法等的培养,这能够提升把看似毫无相关的事物进行关联的能力(想想牛顿的万有引力与苹果吧)。
因此,在亲子教育与孩子的互动时,记得多用开放性的话题和问题哦,思维导图也是一种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