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达峰盐业有限责任公司于1970年1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326、328部队组建,1999年部队撤编交由唐山市人民政府国资委接管,2008年企业改制更名为“唐山达峰盐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是集“工业盐、食用盐生产销售,海水动物养殖,盐化工产品开发”为一体的绿色制盐企业,年产能力十万吨。由达峰盐场、大清河盐化集团有限公司和河北省盐业公司分别拥有40%、35%和25%的股份合建。
曾记得很小的时候328部队盐场,和曹庄子公社关系特别好,那时候公社还没有放映队,节假日会到曹庄子演电影,像《地雷战》《南征北战》等那些精彩的战斗片记忆犹新。还有就是生产队出勤挖盐池,抬方活,拉硝土挣工分的概念。
看到快手上机械化出盐的场景,为勤劳的盐工喝彩,可就不知道是哪,后来从盐场打听到是达峰盐场的劳动场面,位置在大清河盐场西北部。穿过坟地往北就是达峰盐场。一条水泥路直通盐池,中间是道路和运盐沟,两侧是盐堆,出盐池用红砖砌成,一眼望不到边,盐池里还有高架灯,夜里也可以工作。
盐工劳动,主要有甩沟,抬方活,晒盐、扒盐、运盐,苫蓑苫,最累的是扒盐。所谓扒盐就是把盐池里盐集中到一起,运到池子外边路边或运盐沟旁堆起来。以前全部是人工,爬犁、手推车,现在大清河盐场基本实现机械化了,现代化肯定是节省人力,但这里有人工设备投资的问题,达峰盐场还在延续着半机械化。盐场管理人员不多,工人们大多是附近的村民,很多的都认识,和他们交流起来也很方便。他们依然在使用上世纪的用老式的拖拉机,一是带着拉盐的爬犁,把盐集中到运盐机前,盐爬犁有工人扶着,虽说扒盐是最累的活,但比以前人工扒盐还是轻松了很多。运盐机把带着水的盐抽到三四百米以外的盐堆上。大架子把盐送到一定得高度,堆起一个大堆,然后人工简单处理一下就是盐堆了,人工将大架子不断地移动,就成了梯形方形的盐堆。向外运盐的时候,有专业的设备,长臂采盐机将盐从盐堆上把盐直接运到下边,然后装袋子,运上大卡车,省工省力,快捷方便。
达峰盐场厂部就在大清河的盐母神像后,这里是他们的生产指挥中心,也是大清河盐场街上的不可缺少的美丽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