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记得真正的自己
这本书的核心是完整的说明情绪的力量及价值、如何了解情绪,还有如何有效的运用情绪的指引。
虽然我们很想赶快进入正题,但首先,我们还是必须让你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了解你的永恒本质。
当你第一次读到有关
「你的永恒本质」
的描述时,你可能会觉得不太习惯,但是一旦你能消化吸收,进入状况之后,你就会觉得这些叙述似曾相识,因为在你生命更深、更宽广的层次中,你早已明白这一切。
所以,以下这些话只是在帮助唤醒你的记忆:在你所在的物质界,习惯用具体实在的语汇来描述所经验到的一切,也因此,你可能会将「无形界」(Non-Physical realm)定义为「没有空间的空间」(non-place,或译「非地方」)。
即使无形界与物质界是如此天差地远,而你也无法清楚明确的感受到无形界的存在,但是,无形界确实是存在的,它如此真实浩瀚,也是一个充满了纯粹的正面力量的地方(或者说,非地方)在你出生前,你在无形界中是完全清醒觉知的。
换句话说,当时你理解自己的方式,于现在你认识自己的方式相同――在物质界中,你透过自身观点形成的镜片观察世界、诠释所见;在无形界的你也是一样,你也是有个人所抱持之最强大的观点,来诠释所看到的一切。
这个没有肉身时的你(Non-Physical You)具有无限扩张的特性,并且由此感知生命,从
这么棒的视野去观察、思考、想象、沉思、认知与感觉。
所以,你是从这个具有广阔视野的无形界,进入到这个肉身的。
现在的你,即是无形界中那个纯粹的正面力量之延伸。
当你出生时,你就穿上了这幅肉体的外衣,产生了个性,然后成为现在大家所认识的「你」;然后原本无形界中那个有意识的存在,并没有因此消失。
就如同一个思想家「想出」一个想法,但是他却和这个想法是独立开来的。同样的道理,无形界的你把你「想」出来之后,依然独立存在于这个被想出来的「你」之外。
所以,物质界的你乃是来自于比物质界更为优越的「无形界」。
意念的振动频率从无形界延伸出来,投射到物质界,汇集到你母亲子宫里孕育成长的胚胎,你就这样诞生了。
于是,原本只是思维、想象中的思想,现在成为物质的实相。
也就是说,你这个「想法」现在变成了物质实体,而当初把你想出来的那个无形的你,它的存在焦点还是在无形界,却因为你的肉身化现而扩展出去,变得更为广大。
现在,不仅无形界的你扩展开来了,而且你还拥有两个很有力量的观点:物质界的观
点与无形界的观点。这二种观点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因为你生命中的一切,都与它们息息
相关,端看他们如何交流互动。
我们撰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你了解,唯有发现情绪的惊人力量,你才能清楚明白
「有形的你」与「无形的你」之间的关系。
你与内在自己的关系
在定义和描述你的二种重要面向时,我们认为把「有形的你」称为「你」,而将「无形
的你」称为「内在自己」(inner being),这样就更为清楚。你也可把「内在的自己」称为本源(Source)、灵魂(Soul)或神(God)。
不过,我们喜欢称它为「内在的自己」,因为它就是你的根源,你也能从内在感受到它的存在。
所以,你内在的自己从无形界将意识投射成物质界的你,你就这样诞生了。
而现在你在这里生活、呼吸、思考、存在――与此同时,你内在的自己也同步的在生活、思考和存在。你现在所感知的时空,我们喜欢把它称为思想的最末端(the Leading Edge of
Thought)。
如果你想知道,内在的自己如何从无形界扩展成你的生命经验,那么最容易的理解方式,就是把这个有形的世界,看做是本源往外最远的一种延伸。
对于肉体出生前的生命源头,人们抱持着各种想法。
其中有一种共通的想法――其实真像刚好相反――这个错误的想法认为神是无形的,因此是完美的、圆满的;而被人们赋予有形的物质生命,为的就是要努力达到神的完美性,或者达到与神并驾齐驱的境界。
我们要各位谨记的是,这个肉身的你,即是人类所说的「神」的一种延伸。
由于你是「神」(本源)最远的延伸,所以神也是因为你、透过你这个延伸,和你一同体验生命。
当我们用「神」一词来指「无形的能量本源」时,我们发现大家对「神」这个字眼已
有某些成见,容易让人们无法更加清楚的了解我们所要表达的。
因此,我们很少用「神」来形容这个无形的能量本源。
由于使用「神」这个标签,容易引发既有的成见,所以我们改用「本源」一词取代之。
而且,即使你并未察觉无形本源存在、或者也不知道你和它之间的连接,但它依然透过你持续不断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