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原文】神经通路是大脑里的沟通渠道,这些通路就是习惯在身体里的“长相”。它的工作机制是这样的:一旦某个习惯指定的神经通路被一个想法或外部信号触发,脑中就会有一个电荷沿着这条通路放电,然后你就会有一股想进行这项习惯行为的强烈欲望。
比如,如果你每天醒来后都要马上洗澡,那就会有一个神经通路和这个行为关联。你一觉醒来,这个“洗澡神经元”就会放电,然后你就会像僵尸一样走过去洗澡-根本无须思考!
这就是拥有习惯的神奇和悲惨之处,至于到底神奇还是悲惨就要看习惯是好是坏。随着习惯根深蒂固,与之关联的神经通路会变得更粗、更牢固。
理解了这一点后,我们的目标变得简单明了。如果想要建立并强化特定的神经通路,我们就要不断重复。这说起来容易,但我们必须突破人类与生俱来的限制因素才能做到。
许多现有的传统习惯策略并没有把这些已被证实的限制因素考虑在内,低估了它们的严重程度,或者说一些含糊无益的话,比如“这个过程确实很难,所以你一定要让自己渴望得到它才行”,如果没有应对这些限制的可靠计划,即使动力十足,你也会精疲力竭,无法坚持,最终过早放弃。你有没有发现我有点儿反对动力策略?那是因为我用了它十年,却一无所获。
【消化总结】神经通路是我们大脑里的沟通渠道。这些通路就是习惯在身体里的“长相”。这些神经通路工作的机制是这样的:一旦某个习惯指定的神经通路被一个想法或外部信号触发, 脑中就会有一个电荷沿着这条通路放电,然后人本能的想进行这项习惯行为。
就像每天起床洗澡的习惯,只要一觉醒来,这个“洗澡神经元”就会放电,人就会本能的去洗澡--根本无须考虑。这就是习惯的神奇和悲惨之处。
随着习惯根深蒂固,与之关联的神经通路会变得更粗、更牢固,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习惯很难改变,也说明了养成习惯需要多次不断的重复。
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形成的。那么,我们短时间要做很大的改变,也是很难的。也是可以理解的。现在越来越明白了,养成每一个好习惯的威力。随着日积月累,这些都在形成神经通路。无声无息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关联过往】原来打开一本书,我是从头看到尾,还会拿笔做上笔记。这样看书的速度就会很慢。一本书很难从头到尾仔细读完。这是原来的读书习惯造成的。实际一年真正也读不了几本书。能用出来的就更少了。
现在我精读的方式是拆书,通过拆书的方式,摘录书中的精华,把书和自己关联,阅读后,还写自己的个人经历,真正的把书中的内容记住了,开始用书指导自己的生活了。
《微习惯》这是我拆的第三本书,在遇到现实问题的时候,书中的原句经常会跳出来。这种读书方法,是把一个知识点通过读、写、用的方式重复,大脑的神经元就会变粗,所以能记得住。
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很多知识,而是对我们的生活有用的重要知识。通过这种方法学习到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种读书方式是为了让我们的神经元变粗,变得牢固。虽然读得比较慢,但读得比较深,记得比较牢。
【设定目标计划】继续拆书读书,把重要的原则和知识点践行成自己的好习惯。
计划:1、坚持每天微习惯、读书2页、写作500字、朋友圈1条管理的内容。
2、和儿子一起用微习惯,养成早起、阅读、早早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3、新的微习惯,觉察自己的行为方式。每一个重复的行为日积月累都会变成我们的习惯。要有意识的培养好的行为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