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小众思维》
评分:2.5/5分
感悟:1.主要介绍人容易触碰的一些误区,作为后续决策时提醒自己反思的一些逻辑思维误区;2.例子较多,贴近生活,容易共鸣;
不足:整书结构和内容组织不够系统。
由于整书过于松散,所有举几个对我感触较大的观点:
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本意,是指我们人人都可能犯的归因错误,具体指我们在描述和解释别人某一行为的原因时,有低估环境因素和高估个人影响的倾向;
case:中国足球对主教练的评判;
自利偏误(Selfserving Bias)
又称自我服务偏见,指我们以这样的模式进行思考:对于成功,认为是自己的性格或者能力等内在因素,对于失败,则归咎于情景问题等外在因素;
case:
我们会认为自己擅长的事情比其他事情重要—英文水平不同的人对学习英文的重要性评估;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比多数人善良、公正、聪明、付出的多;
焦点效应(Spotlight Effect)
个体往往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的高估别热对我们的注意程度,尤其会高估别人对我们外表和行为的注意;
case:漂亮衣服进公共场所不由自主脸红/演讲前紧张/聚会前精挑衣服;
忽视回归均值
当你这次发挥失常时,下次的表现自然可能回到正常水平。这显然与处罚或者奖励都没有关系;
在这一章节中,作者提到激励手段和方法可能并不是对现象解释有效的真正方法;比如:考试期间,年中成绩不佳,年末成绩好的概率会比较大,这是忽视回归均值的自然表现;跟当时采取的手法和手段没有最直接的关系;也无法得到激励和严厉教育下的效果哪个更优的结论;
先入为主
如果你已经开始相信某件事情,那么你会主动寻找能够增强这种相信的信息,甚至不顾事实。
这里提到了两种思维模式:律师思维/科学家思维;
律师思维:现有结论,再寻求佐证;
科学家思维:现有证据,推演结论;
提出人天生是律师思维;
认知失调
当我们的宪法和信念不一致时,就会感到不愉快,为了减轻这种负面的感觉,我们经常会调整自己的想法。简单说,认知失调,我们会为自己的行为寻求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
被洞悉的错觉
公开演讲时,因为处于高社会评估场合时,你的自我意识会自动增强,被洞悉的错觉便接踵而至,即认为听众们知道你内心的紧张程度;
还有部分以下观点:
高薪不能养廉
金钱奖励可能是个灾难
严令禁止的效果是反的
测谎的心理学解释
越专业的群体,思维越可能不灵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