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者通过评点,了解了这本书的主要事件,还有其中的重要情节。就如同看到了一棵树的枝枝叉叉。而欣赏其枝干的高低、走向和粗细,就是评析的过程。
评析的过程就是进一步理清这本书情节的过程,然后逐渐欣赏此书的独特风格。
余华的《活着》中,福贵的人生并没有大富大贵。其中的很多情节构成了他悲惨的一生。
福贵原本是一个地主少爷,因为嗜赌,父亲被气死,爱女又因高烧变成聋哑人,妻子得了软骨病,儿子又意外死亡。话说应该是苦尽甘来,可惜残疾女儿又惨死在生产台上,女婿工伤去世,与他相依为命的外孙又在吃豆子时被撑死。他生命中的每一位至亲的离开都是无比残忍。
福贵在死亡的伴随下艰难地活着。最后,在泣血的残阳里,只剩一头老牛陪伴着他。
福贵活着,就是单纯的活着,没有附加什么道德伦理等等我们自己臆想添加的所有高尚的或者低俗的东西。但是就是这种纯粹,余华却让全世界读出了悲伤。
当书评者驻足欣赏书里的情节,逐渐理清中间的脉络时,共情让我们沉重起来。在评析这本书整个情节的过程中,我们的身心也会融入其中,甚至会跟着他走进他生活里的每一个片段,最后读到福贵笑了时,我们却哭了。
阅读《活着》的每一个情节,感受着一个人是怎样去承受着巨大的灾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丝来承受三万斤的重量,苦苦撑着,没有断。让读者在揪心的绝望里感受着生命,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下摇摇摆摆的生命。是为了活着的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任何其他的东西。
第三步:分析书中的主要情节,总结出主人公的人物形象。评论一本书不需要对整本书的全身上下都去品头论足,要有所选择,选择书中的核心板块,重点去分析和评论。
每一本书里的故事都是由主人公的事件发展来构成的。就像一个人的成长就只需要几个关键点一样,一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仅仅需要几个关键的情节描述。我们分析这几个重要的情节,分析主人公在其中的表现。就能发现主人公的命运掌握在每一位作者手中。
作者会以成败定英雄,以爱憎定善恶。这时,处于共情之中不能自拔的书评者,一定要学着全身而退,以旁观者清的态度评论书中的主人公,总结出他高大或者渺小的形象。也让作者的写作意图水落石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