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隐士隐仕与隐事(四)

隐士隐仕与隐事(四)

作者: 陈建军 | 来源:发表于2024-07-30 08:53 被阅读0次

    ——《论语》学习之17-06-4

    【原文】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白话】桀溺说:“如今就像滔滔的洪水泛滥,天下都是一样啊,但是谁来改变呢?况且你与其跟从避人之士,哪里比得上跟从避世之士呢?”一面耰地而不停止。

    【思考之六】“辟人之士”与“辟世之士”有何不同?

    滔滔者”指水流动泛滥的样子。朱子、唐文治先生:“滔滔,流而不反之意。”孔安国曰:“滔滔,周流之貌。言当今天下治乱同,空舍此适彼,故曰谁以易之。”钱穆先生曰:“滔滔,水流貌。字亦作悠悠,即浟浟,同是水流之貌。水之长流,尽日不息,皆是此水,因在水边,随指为喻。犹今俗云天下老鸦一般黑。”“谁以易之”意思是与谁一起去改变之呢。朱子、钱穆先生都认为:“以,犹与也。言天下皆乱,将谁与变易之?”

    辟人之士”指孔子。朱子、钱穆先生:“辟人,谓孔子。”《四书合讲》曰:“不合于此,又往于彼,是避人之士也。”论语点睛》曰:“辟人之士,错看孔子。”

    “辟人之士”,就是《宪问篇》讲的“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的“辟色”,就是到处去看别人的脸色,这话讲的很直白,也不中听,就是说你要去周游列国,目的是什么?无非是实现仁政王道。可实现仁政王道的前提是要找到一个欣赏你的国君,以及认同你的大臣。孔子在齐国,齐景公非常欣赏他,要封给他泥溪之田,“以季孟之间待之”,可是晏婴出来反对。在楚国,楚庄王要赏孔子书社七百里,子西不愿意。所以,不仅要国君欣赏你,重要的大臣也要认同你,才行。这是非常艰难的事情,不易达成,所以叫“辟人之士”。没有遇到这样的人,国君不欣赏你,大臣觉得你威胁他,你就会陷入险境。你就一国一国地去,一国一国地离开,所以叫辟人之士。桀溺跟子路说,你跟随孔子老师,就是要到处去求得别人的认同重用,可是别人不认同重用,你就要离开,这就叫辟人之士。

    辟世之士”长沮、桀溺自指。朱子、钱穆先生:“避世之士,沮溺自谓。”《集解》:“士有辟人之法,有辟世之法。长沮、桀溺谓孔子为士,从辟人之法;己之为士,则从辟世之法。”钱穆先生曰:“人尽相同,不胜避,故不如避世。”

    桀溺说,我们这些辟世之士,就直接离开这个纷乱的时局,与之保持一个能够让自身洁净的适当的安全的距离。就是说,你们与其去周游列国,到处看人脸色,还不如像我们这样,跟这个纷乱的时局保持一个适当的安全距离,然后能够保有自身的洁净,不被这个浊世给染污了。

    【思考之七】从桀溺的回答中,能看出隐者怎样的处世之道?你认同他们的观点吗?

    子路打听渡口,表面上看,长沮、桀溺从头到尾,没有给子路说出“渡口在哪里”的答案,可实际上却表达了你们的人生道路选择错了。桀溺的回答,明显是在劝诫子路,你呀走错路了,与其跟着孔子在乱世时代到处碰壁,倒不如跟着我们一样当个隐者。意思就是说:“你跟错人了,不要再继续跟着孔子这样的人了。如今这个社会乱七八糟的,谁能改变得了呢,凭你们几个能改变得了吗?”“你不要再当傻子了,我的道比他的道还好,我这样悠哉悠哉的自食其力多好啊”。

    从桀溺的话中,我们明显感觉到,隐士与儒家在面对这个纷乱时局的时候的不同抉择。隐者认为:“辟世之士才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抉择,是最好的渡口。你们这些个避人之士,既艰难,风险又高。”

    相反,当邦无道,政.治黑暗,王道仁政不在的时候,其实孔子也会选择“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隐退,但孔子并没有真正退到深山老林,与鸟兽为伴,而是更换环境,透由教育教化,用孝悌忠信等道德风尚改善民俗,用仁义廉耻去影响执.政者。所以,孔子的隐——是“只隐仕,不隐事”。这也是孔子留给后世的非常宝贵的文化道统,使文化传承人人有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隐士隐仕与隐事(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cw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