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书评——互联网让你变得《浅薄》,变得没有“人性”

书评——互联网让你变得《浅薄》,变得没有“人性”

作者: 这个名字不太冷 | 来源:发表于2018-08-09 16:46 被阅读37次

你有没有发现,你刷抖音,翻朋友圈,看微博的时间远远超过阅读的时间。

偶尔想要认真对待书籍的时候,却发现注意力无法集中,书的内容看不懂,理解起来还费劲。

你的思考能力正在慢慢消解,而你还后知后觉。

这究竟是为什么?答案就在《浅薄》一书里。

这本书横跨整个人类的几千年来的发展,通过分析技术的演进,运用科学的实证,结合作者深刻的洞察,帮助你理解大脑的变化史。

这本书的作者尼古拉斯·卡尔,毕业于达特茅斯学院及哈佛大学。他写过的《IT不再重要》《大转换》豆瓣评分都在7.5左右。

这本书在讲什么?我将从三个方面为你抽丝剥茧,提炼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帮助你简要快速的理解这本书的内容。

1.技术改变了你的大脑

19世纪末,年轻的医学生弗洛伊德,通过实验猜想,人类的大脑是由很多彼此分离的细胞组成的。

那个时候的尼采正在使用球形打字机,他发现自己的写作风格发生了改变。

弗洛伊德的猜想一开始并没有受到正视,甚至遭到主流科学界的鄙视。直到后来的科学家才证实,弗洛伊德没有错,而且大脑的神经网络是具有可塑性的。

大脑的可塑性极其敏感,任何技术的使用都会参与重塑大脑的神经。

比如地图和时钟这种智力技术,就会直接影响大脑的思考方式。

在智力技术中,其中影响语言表达的技术,更是会直接快速地改变大脑。

因为语言是人类意识思维的第一容器,是思维的更高级形式,但凡能够改变语言结构技术,对人类智力产生的影响是最强的。

最初起到改变语言结构的技术当属印刷术,但这远不及互联网技术带来冲击。

2.互联网对大脑的改变

长时间地使用互联网,让我们的读写技能完全被改变。

比如你阅读文章时,会被文章里插入的链接转移注意力,一篇文章读下来,就有好几次跳到了其他的内容信息上。

为了获取注意力,我们的写作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文章不再讲究多有深度,富有各种修辞手法,反倒是用口语化,片段化和简短的方式,来试图留住我们的注意力。

问题是,这种获取注意力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而已。文章不再是用来阅读的,而是用来浏览的。

互联网直接改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前面说过,技术对语言的改变,是直接对大脑产生改造的重要因素。

科学实验表明,短短5个小时的上网活动就让大脑重新布线,更何况长时间的使用。

这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用浅薄的思考方式,替代深度思考,后者一旦退化,就很难再次习得。互联网把我们改造得更加“浅薄”。

3.互联网让我们失去了“人性”

互联网越聪明,我们就越愚蠢。

这句话已经开始慢慢的印证了,从你开始依赖谷歌地图导航时,你的空间想象能力就逐步弱化。

原本用来储存记忆的海马体因此退化,伦敦的出租车司机长期训练的优势,已经不在。变成了一个只会依赖,互联网的机械性操作的大脑。

在互联网“聪明”的应用软件的指导下,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正确学习,只会跟随网络世界的“引导”做事。

你不用有任何的思考,也不需要想太多,只要跟着软件的操作流程来,你就可以解决大多数事情,这不就是机器人吗?

更糟糕的是,科学实验结果显示,互联网鼓励的注意力分散,造成我们的情感感知能力的缺失,因为这些能力的形成是“天生缓慢”。

比如同情心,你没有花时间去理解,就没有办法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而互联网恰恰让我们加速思考的脚步,不要“浪费”时间。

我的感受

看完这本书我就在想,我们是不是已经变得只会跟着别人走,任人宰割的绵羊?又或者是被人控制的提线木偶?

你刷抖音不就是在看别人干嘛了吗?你关注主播不就是想听别人怎么说吗?你追星不就是因为明星的人设,符合你的追求目标吗?

但是你呢?你关心过自己的想法没有?还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继续走原路?

我们的注意力被互联网操纵,也被那些所谓的“超级个体摆弄。互联网让你学会“关心”别人,却不会关心自己。

总结

今天关于《浅薄》一书的介绍就到这边,我再总结下文章介绍的三个书里的核心思想。

1.任何技术的使用,都会对大脑的运行方式起到作用。

2.互联网让你大脑变得浅薄,逐步丧失深度思考的能力。

3.我们被互联网改造得像机器,仅存的“人性”也慢慢被侵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评——互联网让你变得《浅薄》,变得没有“人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dc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