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玩笑说,你若有个善于写作的朋友就特别不幸,因为不知什么时候,他又会将你的故事满城兜售。
确实,写作就离不开找素材,一般找素材渠道肯定先找自己和身边人的事来做素材,因为这种素材更加真诚、生动,熟悉,更好驾驭。
我孩子13岁,13年来我经常把他的趣事作为撰文素材,亲友聚会时,总是有人会对着他坏笑,如数家珍他的淘气,小时候他很讶异于别人能“看透他”的能力。
但是每个人的阅历和见识毕竟有限,很多时候我们自身的内部渠道一时搜索不到需要的素材,我们还是要通过其他外部渠道来寻找。
粥左罗的《学会写作》中就写到了外部渠道顾名思义,无外乎微信、微博、知乎、百度、书籍、垂直网站等方式。
比如我们看十点读书公众号里的文章,没读过几句就开始说,这个话题知乎里有个认同度最高的答案……
十点读书多数文章都提知乎,我怀疑十点读书和知乎是否达成过什么战略合作,作者都必须到知乎上找素材,但是你不得不说,很多素材都特别精彩。
当然,搜索时还要巧用方法,保持耐心,质量高的素材有可能耗费不少,但这样的素材更有差异化,素材包含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丰富的素材会让你的文章更加饱满。
老话讲,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不能到要撰写文章时再去找素材,所以平时在阅读时就应该做积累,养成日常积累的好习惯,粥左罗在《学会写作》中给我们三种积累的方法。
1.及时收藏
碰到好的文章、好的段落都要及时收藏,微信的收藏夹功能很强大,也可以借助印象笔记等工具,通过标签和关键词搜索的方式迅速找到你的收藏。
2.随时记录
印南敦史的《快速阅读术》中告诉我们,读书不为记住书本全部内容,只为邂逅1%的精华,那么这个咱们看来最具魅力最动人的句子就要采集招录下来,并附上你当时的思考,大家都知道,很多灵感真的稍纵即逝。
3.写小分享
小分享是积累素材最重要的形式,也是后期用起来最得心应手的一种。
读书笔记是一种常见的分享形式,今天的记录与感悟,就有可能成为明日你文章中的核心部分,所以这是最重要的的素材积累方式,我们必须重视。
我有一个朋友上班通勤时间较长,经常在地铁上阅读,读到精彩的赶紧记录,并把当时的感想都写上存好,时间长了,简直是一笔顺手拈来的财富。
粥左罗说,素材能力是性价比最高的能力。相当有道理,有的人认为自己文笔不好,或者逻辑不够清晰,但是找素材的能力是通过认真积累和坚持就能完胜别人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