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今天分享“勤学”。
先生在这一节里面说“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意思是你学习不够勤奋,是因为内心的志向还不够坚定。
紧跟着一句先生的经典——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在这句中,我们不难看出,“聪慧警捷”的人,就是所有圣贤经典里都不太受欢迎的巧智之人。而“勤确谦抑”的人,即是那种特别“朴”的人。
勤学,并不紧紧指勤奋。
关于勤奋,以及勤奋的好处,在此不必细说。更想说的是思想(心理)上的勤奋。
先生也更多教导我们,要学以明道,就是越学越知道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
有一种“大言欺人者,虚而为盈,无而为有”,看上去虽然资质“超迈”,但是别人不一定能认可。而另外一种人,常常以“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私,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先生说这样的人看上去资质“鲁钝”,但却是值得托付的,所以得到别人暗中称赞。
想起听一位老师讲过,一直深以为然。他说人的资质分三个境界:聪明才辩只能算最下等,这属于能干之人;中等是磊落豪雄,堪称君子;最上等的是深沉厚重,他们义薄云天,甚至可以托妻寄子。
我们常常在一些有声望的人身上看到“朴”,这是他们得到爱戴的原因。道德经也说“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可见拥有朴,能量之巨大,何况我们身边的事和物!
学习中华圣贤经典,就是为了成为返朴归真的那个人,所以阳明先生所说的勤学,除了勤奋,还要要成为这样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