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化漫谈之021呆若木鸡
上一篇谈到“麋鹿兴于左而不不瞬,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不训练很难得到,怎么练呢?这事儿得问纪渻子。
先讲一个“呆若木鸡”的故事,熟悉这个故事的朋友可以直接略过。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纪渻子是个人名儿,咱们前面讲的纪国人,“王”是谁不好说,那个时候已经并入齐国了,是指的周王还是齐王就不好说了,不过斗鸡这活动,当时在齐国比较盛行。虽然不知道是哪个“王”,不过这个王是个急性子,过了十天就问,好了么?纪渻子说,没有,“方虚憍而恃气”,还骄傲得很呢。过了十天又问,好了么?纪渻子说,没有,“犹应响影”,有点儿风吹草动还是分神。十天又问,好了么?纪渻子说,没有,“犹疾视而盛气”,仍然眼神犀利、气势逼人。又过了十天再问,好了,差不多了“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别的鸡一见它,吓得赶紧跑。
故事很简单,道理很深刻,尤其对习武之人的启发是相当大的。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不动如山动如雷震”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在我们对这个境界膜拜之前,我们还有几个问题要思考一下。
受外界影响就一定不好吗?未见的。
对外界做出反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能力,反应迟钝肯定不如反应灵敏,咱们在前面也聊到过:敏感性,是非常非常关键的。反应快是指什么?从大脑层面是当机立断,从动作的角度是条件反射。也就是说,一共三个方面:第一是对信号要敏感,第二就是快速做出判断和反应方案,第三是动作要迅疾。
图:警比如,狼来了。
一头鹿得能发现它来了,而且知道它是危险的,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快速做出决定,是跑还是用鹿角把这狼顶死,一般的自然反应是要跑。
第三步就是跑得要快。
咱们上面谈的“呆若木鸡”似乎是第一、二步的事儿,甄别信息,做出决定---静以待变,继续观察也是一种决定。
再来看咱们上面的问题:受外界影响就一定不好吗?对信号即刻响应,“听风就是雨”,好不好?为什么咱们说“未见的”呢?
因为大部分情况下它是正确的,关键在它效率高。看见狼,甚至什么都没看见只是看到同伴儿开始跑,马上决定赶紧跑,大部分情况下是有利的。那些还要再观望一下的鹿,估计大多都成了狼的美餐了。看到别人跑自己赶紧跟着跑,这是亿万年来写到基因里的程序,一旦身边儿的鹿开始跑,一般的鹿肯定是不会迟疑、不会犹豫、不会磨蹭,一瞬间拔腿就跑。
如果你看到鹿群在奔跑,而有一头鹿站在那里一动不动,静静地观察,那一定是一头会武功的鹿。
人当然也是这样。
说了半天,那就不用去练“呆若木鸡”的本领了,自然反应似乎更好嘛!
刺激来了,到底是应该“动”呀,还是“不动”呀?这是个问题。
答案是:看情况。
不是说“看一下”就晚了吗?不会晚,并不是真的停下来“看”,而是咱们前面说的第二步“快速做出判断和反应方案”。这一步是对信号作出危险程度的判断并同时下达应对方案的指令。
鹿看到鹿群开始跑会拔腿就跑,但身边的鹿嬉戏追逐可能就不会让它作出立即逃命的反应。所以对什么信号做出反应,如何反应,除了本能的反应以外,是需要练的。
“动”还是“不动”,都是刹那间作出的反应,迟钝和过敏都不行。如果你看过电影《第一滴血》,就会理解,从战场上下来的人,对一些信号的反应是有点儿过敏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状态,对丛林中的战士而言,肯定是保全性命的最佳选择,而回归日常生活以后,仍然处在这种应激状态不但没有必要,还会带来很多麻烦。
图:窥所以这个“动”还是“不动”,主要在于对其有无危险做出的判断。
如何对危险做出判断呢?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问天下头颅几许,看老夫手段如何”,你是想到武林高手还是剃头师傅,后院儿磨刀,你是流口水还冒冷汗,感觉的成分可能比推理更大些吧?
纪渻子培养的那只大公鸡应该有了准确判断杀机的感觉,其实可能不培养也自然就具备这种本领,我们不妨再讲个故事来结束今天这一篇,希望有所启发。
从前有个人很喜欢海鸥,每天都到海滩上去跟海鸥玩儿,海鸥也都成群结队地跟他玩。有一天他父亲跟他说,听说海鸥都愿意跟你玩儿,明天你抓两只来,我也玩玩儿。“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第二天海鸥就在空中盘旋不落下来了。
轻而扬是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