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曰:“乡人皆好[1]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2]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注释】
[1]好:意为喜欢。
[2]恶:意为厌恶。
宋·朱熹:“一乡之人,宜有公论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也。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必其有苟合之行。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
明·张居正:“此可见观人之法,徒取其同,则群情或有所蔽;各稽其类,则实行自不能掩。”
【译文】
子贡问孔子说:“乡里人都喜欢的人怎么样?”孔子说:“不怎么样。”子贡又问:“乡里人都厌恶的人怎么样?”孔子说:“不怎么样。不如乡里的好人喜欢他,而乡里的坏人厌恶他。”
【解读】
正确评价别人不是容易的事,但是孔子在如何评价别人的时候把握住了一个原则。那就是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这决不是唯一的依据。那种没有原则、没有是非观念人的话,是绝对不足取的。舆论是可以引导的,是可以操纵的。人都有从众心理,大多数人都是人云亦云。所以对于舆论,有时还是小心为妙,不可相信所有的舆论。
子曰:“君子易事[1]而难说[2]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3]。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注释】
[1]易事:易于与人相处共事。
[2]难说:难于取得他的欢喜。
[3]器之:量才使用他。
宋·朱熹:“君子之心公而恕,小人之心私而刻。天理人欲之间,每相反而已矣。”
明·张居正:“事,是服事。说,是喜悦。器之,是随才器使。求备,是求全责备。要之君子悦人之顺理,小人悦人之顺己;君子则爱惜人才,故人乐为之用,小人则轻弃人才,故正人日远而邪人日亲。天理人欲之间,每相反而已矣,用人者可不辨哉。”
【译文】
孔子说:“与君子相处做事容易而让他高兴却很难。不用正当的方法讨他高兴,他是不会高兴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他要衡量人的才能。与小人在一起做事难而让他高兴却很容易。虽然不用正当的方法却能讨他高兴;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他便求全责备了。”
【解读】
君子不会对人百般挑剔,与他处事十分容易;但是想让君子高兴却不容易,因为君子从不轻易表明自己的喜好,而用不正当的方法去取悦他又行不通。君子在选用人才的时候,能够量才而用,不会求全责备。在这几个方面,小人则正好相反。这就是孔子对君子和小人不同之处的认识。小人做了领导,不但喜欢别人讨好恭维他,还总是对人吹毛求疵,嫉妒贤能而难以相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