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MBA联考、复试、调剂刚刚过去,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季节。三年前,我也经历了这一切,我身边的很多人也经历了这一切。
一直以来,我都不属于学霸系列,再加上一路上的学习经历有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等等,我的求学经历就更没有体系可言。可是从小就被教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就看着院子里的哥哥姐姐还有“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就渴望着离乡走向理想,但现实却不停拉着我在离家200来公里的半径里完成我的小学、初中、高中、本科、还有研究生。
我不怕出远门读书,也不怕自己出去会水土不服或者生活不能自理。而是受着一丢丢家庭的羁绊,父母的不放心。
特别不长心,是父母对我的高度概括。
我擅长于丢三忘四,特别是那些重要的证件什么的,难说我出去以后会经常往派出所里跑。我擅长于没有安全感,本科毕业后就快速的说服了自己投入到一段感情中,最后不得不匆匆谢幕下台。我擅长于立下flag,为不久的将来设置一个个的小目标,可有一次次践行着虎头蛇尾这句成语的精髓。
就在大四那一年,我真切的感受到现实的无奈。
不知怎地,我觉得我在大学期间做的都是一些无功之劳:做学生工作就像在给老师和学院打工,还每天乐呵呵的不睡午觉的四处瞎转悠;欢欢喜喜昏昏沉沉的去考了雅思学了法语梦想着可以出国,但最后被母亲大人的三十六计提溜着回家考工;按时上课签到画押,身在第一排稳坐手里却拿着文曲星玩俄罗斯方块,好在毕业时绩点不错社会实践不错拿了双绶带。
但是的但是,做了这么多我都觉得做这些事情的人不是我,我只是在不断的完成对标,用对学校的标来达到对社会的标,最后对标到一个为生的饭碗,再到一个稳定的未来。
我到底还是成了别人,那还是不是我自己?
从骨子里来说,我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但是又学会了乖乖女的模样,这样的人设看起来就有点疯疯癫癫、或者天马行空。
工作后有钱了,也就有了可以离开家庭束缚的能力。我告诉自己,我不能走的离现实太遥远,无论干什么都得以不断粮为最高准则。
曾经喝过的一碗鸡汤说,女生在30岁之前,最好的投资就是自己,最好的方向就是学习。再加上从一所二本财经类大学毕业之后,我就坚定的觉得我的最终学历不止于此,I wanna more。
生活总是被时间推到现实面前,如果我自己不去争取,谁能帮我?
在权衡研究生方向和学校的时候,我有这样的一些考虑:
学校不能太远,因为我只能选择在职研究生;
专业要有延续性,不然我没有精力和体力来应对;
所学要有所用,一生时间精力金钱有限,要精准投资。
边择校边复习,最终敲定了云南大学MBA。除了有上面三点的考量,还有一句简介打动了我:“我们立足于培养面对云南本土的国际化人才。”
民族的,世界的,家国情怀都有了,那就努力向学吧。
江湖上,一定有人可以称之为侠,道为高人。这类人一定骨骼清奇、长相凛冽、武艺超群,要么闲云野鹤般浪迹天涯,要么热血悲悯于苍茫人海。
我也想成为侠,尽兴而活的侠。
无戒21天写作训练营Day 3
32-Syltee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