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活着》之感

读《活着》之感

作者: 布朗熊先森 | 来源:发表于2017-09-11 15:41 被阅读0次
读《活着》之感

这本小说我花了一下午的时间看完了,但是每个人物都死死扣住我的心。这时我似乎才真正感到生命是多么可贵,而活着又是多么幸运,因为谁都无法预知下一秒将归往何方?

小说中每个人物都是余华先生精心设计的,仔细品读每个人物的话语、行为、思想变化等,你会现这些点点滴滴都能引发人的思考。你真的会这样问自己,生命是什么?为什么人的生命如此弱小?

对福贵而言,他似乎是活着的英雄,他身边的亲人都远离而去,像家珍、风霞、有庆、二喜、苦根这些人离开,对福贵产生多么大伤害呀!但最终福贵与“福贵”却相依相伴的走着剩下的人生路途……

余华语录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时间。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

人啊,活着时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时候也会想个法子来宽慰自己。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

我们会来到这个世界,是不得不来;我们最终会离开这个世界,是不得不离开。

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人要是累得整天没力气,就不会去乱想了。

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

人是为了纯粹的活着而活着,而绝非为了活着以外的事情而活着。

生命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人的友爱和同情往往只是作为情绪来到,而相反的事实则是伸手便可触及。

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 而不是活着之外的的任何事物。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检验一个人的标准,就是看他把时间放在了哪儿,别自欺欺人;当生命走到尽头,只有时间不会撒谎。

生的终止不过一场死亡,死的意义不过在于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时间。

我看到老人的脊背和牛背一样黝黑,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将那块古板的田地耕得哗哗翻动,犹如水面上荡起的波浪。

相关文章

  • 读《活着》之感

    这本小说我花了一下午的时间看完了,但是每个人物都死死扣住我的心。这时我似乎才真正感到生命是多么可贵,而活着又是多么...

  • 再读《活着》之感

    再读《活着》时,已经不知不觉到了不惑之年。很奇怪,20年前读这本小说,也是持续一个劲的读完。二十年后,同样也是一个...

  • 短说“不知不愠”

    与其说是读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倒不如说还是读《论语》了,读一本读后感的书,既是感作者之感,也是感读者之感——特别...

  • 读刀尔登

    读刀尔登,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有一种快意通透之感。读这样的文字,让人始终有一种清醒之感,对他的文字,我始终心生敬意...

  • 电影《活着》有感

    昨天把葛大爷的电影《活着》刷了一遍,与之前读小说的感觉相比,没有那么多悲怆之感,更多感受到的是温情,没有现代社会的...

  • 乡愁里的外婆 ——读余光中《乡愁》之感

    乡愁里的外婆 ——读余光中《乡愁》之感 ...

  • 【书生小屋】||《沙与沫》/纪伯伦/沙与沫,爱与诗的交织

    在读《沙与沫》时,有着读叔本华的哲学之感,又有读泰戈尔诗集的欢愉之感,一次不错的阅读体验。 诗的内容也很丰富,关于...

  • 读《看见》之感

    花了几天零散时间看完了这本一直想看,有一直很拖拉而没有去看的书,第一次写观后感,其实也不知道写些什么,但本着证明自...

  • 读《许诺》之感

    《许诺》 不要太相信许诺 许诺是时间结出的松果 松果...

  • 读《慈悲》之感

    文/梦雪嫣 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读完了路内的《慈悲》,心中难免有份淡淡的感伤。早在之前就知道这部小说,但是太多的人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活着》之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rf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