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梁家河

作者: 颜黙 | 来源:发表于2018-12-14 08:43 被阅读40次

    2017年12月中旬,我初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该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著,2017年8月第1版。

    这本书是中央党校策划组织的系列采访实录,把19篇访谈稿分“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个部分,选用76张图片,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与人民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故事,刻苦学习的故事,艰苦奋斗的历练故事。

    阅读这些故事,让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升华。也就是从去年底读完这本书后,我下定决心,非要去一趟梁家河不可。

    为实现到梁家河参观的心愿,今年8月份,女儿高考录取后,我们一家三口开始了游览甘肃天水麦积山、拉卜楞寺、桑科草原;祁连县卓尔山、张掖七彩丹霞—青海湖、茶卡盐湖—宁夏中卫沙坡头、银川沙湖、西部影城—陕西革命圣地延安、梁家河的长途旅行。此次旅行,来回行程五千多公里。

    参观梁家河是我们旅行安排中的重要景点之一。8月3日下午4点左右,我从革命圣地延安驾车出发,大约两个小时的路程,到达梁家河景区。到达梁家河景区接待服务中心已经是下午六点了。

    在大门口,工作人员说,已经到了下班时间,景区不再售票。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里如实凉了半截,真是失望极了。心想开车跑了近两个小时的路程,还是没有赶上游览的时间。

    一位好心的工作人员看着陆续驾车赶来的游客说:“虽然景区不再售票,但景区规定游客可以在六点半以自驾车进入景区游览,还可以省每人20元的电瓶车费,你们就等着吧。”

    此时,虽然是景区下班的时间,但夏季天黑的晚,七点半以后天才黑。六点半进入景区,还有一个小时的游览时间。

    当天我们预定的住宿酒店位于延川县城,距梁家河景区有近二十公里的路程。如果当天不游览梁家河,第二天还要从延川县城往回返,这样一来一回就是四十多公里。这样一来,不仅多跑路程,又耽误时间。

    既然来了,就等着吧,今天一定要进景区游览,实现参观梁家河的心愿。

    下午六点半,工作人员下班,景区放行,游客自行游览。

    我们开车直达景区内的停车场。车停稳后,我们步行不远,到达第一个景点:知青井。

    从景区路右侧方向,下坡往下走,迎面而来的是一块刻着“饮水思源”的景观石。穿过景观石,拾阶而上,就是窑洞式的知青井景观。景观内知青井、井史展室、泵房等三间窑洞一字排开。

    上个世界70年代前,梁家河的饮用水取自河岸边开挖的渗水坑。进入夏季多雨的季节,常被洪水淹没。这样的水源既不方便,也不卫生。1973年,习近平同志带领村民打下了这口井,至今仍是村里的饮用水源。

    景区的第二个景点:村史馆。

    村史馆和村委会办公室在一个大院。村史馆是个两层的楼房。村委会办公室在其右侧,与起垂直而建。

    在村委会办公室的对面是以“青春党建”为主题的“体系标准化”“载体品牌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人性化”等四组八块宣传栏,向前来参观的游客展示了梁家河党支部的党建工作成果。

    在村史馆的正对面墙上,悬挂着非常醒目的由红底黄字印制的习总书记的肺腑之言:“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乡。”看到这幅标语的人,都会为之动容。

    景区的第三个景点:知青三号旧居。

    走出村委会大院,顺着山坡而上,来到的是知青三号旧居。这里是习总书记当年居住的地方。三号旧居是个比较大的联排窑洞,共有6间。窑洞依山而建,由石头围起的一米半左右高的围墙圈起一个院子。在院子的右侧,面向路边有个门口。在院子门外的右侧,就是当年建设的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在窑洞外墙上的巨幅手绘宣传画,由于风吹日晒,虽然色彩已不那么鲜艳,“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的大字也有点褪色。但梁家河人在这句延安精神的指下,一直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而且创造了生产生活的奇迹。

    步入院落,我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走进习总书记当年住过的窑洞。1971年至1975年10月上大学离开梁家河,习近平同志在这里居住了整整四年。

    这间窑洞与其他窑洞大小一样。迎面看到的是一张土炕,火炕边是用于烧火做饭的地锅。地锅可做饭,与土炕连通,冬天也可取暖。

    在土炕上整齐地摆放着一床方格蓝布褥子和灰色带白点的被子。一张木质小桌上放着一个暖水壶,外壳是由竹蔑材料做成的;一个白色的搪瓷缸和一盏玻璃煤油灯,摆在暖水壶的外侧。土炕边还放着一个行李箱,我想一定习近平同志是当时装书用的。这些物件是习他当年的全部生活家当了。

    今天看来,这些日用品是那个时代的标志物。对于生于60、70年代的人来讲,这些物件并不陌生,但在90后、00后人的眼里,那可就是文物了。

    在土炕上的墙上糊满了当时的旧报纸,有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光明日报等。这是那个年代,装饰屋子的最豪华的材料了。土炕正上方的墙上,挂着习总书记年轻时的一张黑白照片。这张照片是1972年拍摄的,照片中的青年习近平阳光帅气,意气风发。

    在这窑洞一侧墙上,挂满了装有历史资料的镜框。从这些资料里,可以看出当年梁家河支部的工作情况。镜框里面有习近平当年入党的复函、担任梁家河党支部书记的会议记录、被评为县里积极分子的历史资料。

    窑洞的另一侧墙上,挂的是当年习近平与知青的合影、梁家河村民欢送习近平入学时的合影、参加县团代会时的合影……

    我转过身看到,在窗户下的陈列柜里,整齐地陈列着习近平当年读过的书籍。主要是军事书籍《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列宁论战争与和平》、历史书籍《史记选注》《中国古代思想史》、国内外文学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水浒》《茶花女》等三十余本。

    青年习近平热爱读书,痴迷读书,每天都要读书到大半夜,困得不行了才睡觉。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采访实录里说:“当年到陕北插队,他只带了两个行李箱,里面装的全是书。陕北7年,他始终坚持苦读深思,经常挑灯夜读到凌晨。”

    离开三号知青旧居,沿路继续往上还有一号、二号知青旧居。

    由于天色已晚,还要赶路去延川县城,其他景点匆匆而过。我们离开梁家河,夜幕已经降临。

    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同志“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人生第一站,艰苦环境磨炼了习近平同志的意志和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获得的。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梁家河,一个把心留住的地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往的梁家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sp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