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年岁渐长,我越来越发现修心的重要性。无论想做事,还是想赚到钱,没有个好心态是不行的。
拥有好心态,需要修心力。
怎样修《心力》,奥运冠军邓亚萍用一本书给我们讲述了她的经历。
这两天看了看,给了我很大启发。
众所周知,邓亚萍是体育明星,而非职业作家。
因此,在读之前,我没抱太多期待,可是,读完之后,我发现非常惊艳。
现将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分享给大家。
1、积极心态
我们都知道积极的重要性,可是做到并不容易,尤其是在事情发展不顺利,或者说处于逆境当中,很难不会被情绪影响。
但是我发现那些有所成就的名人、伟人以及成功人士,无一例外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积极心态。
积极的心态,能让人冷静镇定,看清自己当前的局面,更容易让人思考出明智的策略,及时调整扭转局面。
可是,怎么样做到呢?人,毕竟是情绪动物,情绪的力量实在是太强大。
我的个人经验如下:
一,强迫自己做一些事情,通过身体行为来影响心情、思想。
二、预想冲动的后果,通过后果和代价提醒自己当前该如何做。
三、利用心中榜样的力量,给予自己正向激励,向他们学习。
四、通过自问问题转移情绪,比如,我当下最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2、目标意识。
目标意识就是结果导向,或者任务导向,也就是《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里的以终为始。
我们想要把事情做好,就要有一定的目标,而且要牢记初心初衷。但这个过程中,我们很难避免诱惑,也很难不被人性的弱点影响。
比如短期利益的诱惑,注意力的抢夺,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态,懒得思考的惰性,间歇性的拖延。
因此,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我们的目标是什么,问问自己,我们为了什么而出发。
提醒的方式不限,适合自己就好。比如,有的贴字条,还有的用图画,还有的通过他人监督等。
关于这条,我个人经验是目标不宜太多,太多影响专注度,也容易让人着急。
3、节奏意识。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因此,即便做同样的事情,也有必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邓亚萍提到,她在比赛时,时不时“摸三下桌子”,起初是为了打球时,防止手太粘不利于发球,但后来她发现,这一缓冲行为,会让她更冷静地思考下一步行动。
这是她的节奏,她通过“摸桌子”的行为让自己回归当下,回到自己的节奏里,防止偏离目标。
像成功人士,大多都有定期思考的习惯,有的一天半小时,有的一周一天,有的一年四周,这其实也是他们让自己保持专注的策略。
至于如何寻找,我们可以模仿学习他人,也可以自己慢慢摸索。
4、充分准备。
做事情之前,我们都知道要未雨绸缪,做万全之策。
可是,真正准备的过程中,我们很多都只注重为已知的做计划,却常常忽略为未知做准备,导致结果不如预期,甚至是彻底失败。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要么没有提前预知到风险,要么高估自己的能力,没有认识到自己认知的局限性。
所以,有时候看看别人失败的教训,踩过的坑,比经验更有价值。
做到这一点,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谦逊,敬畏心态。要认识到自己认知的局限性,认识到自己也可能会犯错。
我的经验是计划尽可能详尽、具体、清晰,为未知作准备时,可以给自己充裕一点时间,分两三次准备。
5、精进专业。
想在一个领域站稳脚跟,我们最终要靠专业实力说话。因此,精进专业能力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高手不需要暴露太多,一点点就可见功力。
但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个高手光鲜的背后都付出了异于常人的汗水和努力。
邓亚萍每天绑着30斤沙袋,日复一日训练的经历,就是为了能在赛场上一局击败对手。
说到精进,离不开努力和勤奋。正所谓“以我们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只要学会利用认知天性,高效学习,刻意练习,防止陷入低品质勤奋,和自欺欺人的伪努力就够了。
这个是最能拉开人的差距的。我也不断学习精进中。唯有多练。
6、复盘反思。
复盘才能带来翻盘,才有机会让人生改变。复盘的时候,我们不但要复盘做得好的地方,还要复盘做得差的地方。
做得好的,可以给我们树立信心,可以让我们精益求精;做得不好的,可以让我们发现不足,找到努力方向,然后不断向前。
复盘内容,复盘频率,还有复盘形式,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
我是根据事情来选择复盘形式,频率的,有些及时复盘,有些定期回顾。
7、不找客观。
我们的大脑喜欢双标,同样的错误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倾向于找客观原因。这其实会妨碍我们看到自身的问题,阻碍我们的成长。
因此,古人云“一日三省”,要想精进,还是要多反思自己,少找借口,尽量不找客观。
唯有不找客观原因时,你才能将目光聚焦到自己身上,有机会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真正解决自己的问题。
问题出现,不找客观,直接面对,这块我个人认为做得还不错。
但在有些事情行动上,有时也会由于懒惰,行动力略有不足。目前,我也在不断努力改进。
除了这些内容上的启发,她还带给我一些其他感悟。
8、警惕偏见意识。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偏见意识,其实,这很阻碍我们客观公正地看待事情。
比如,我们经常在一些综艺节目上,看到有些娱乐体育明星的知识能力表现并不佳,进而会影响对整体行业圈子的看法,甚至会得出很片面的结论。
这种以偏概全,妄下结论的行为非常不好,会影响我们看到他们的优点,也直接失去了很多学习的机会。
放弃偏见,警惕偏见意识,牢记“三人行,必有我师”,你会收获更多。
我是在觉察到自己有偏见时,会有意识地提醒一下自己,看问题视角要多元,不了解全局的情况下,切记“盲人摸象”,乱下结论。
9、适时放下“光环”。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人生的高光时刻。
这些高光时刻虽然属于我们,但是是属于过去的我们,而我们是要走向未来。
要想有更大的成就,就应该将曾经的“光环”放下,努力专注去创造未来属于我们的“高光时刻”。
邓亚萍在数次成功夺冠之后,并没有留恋现有的“光环”,还要继续出国深造留学,这简直是顶着压力前进。
光环“加身”,顶着压力,放弃旧我,重新出发,全力以赴,这条特别赞,值得我们学习。
10、既身教又言传。
我们常听“言传胜于身教”,这句话很容易让人解读为“身教应高估,言传应低估”。
其实,言传同样很重要。尤其是我们在教人时,需要沟通,需要表达。这样才能将意思准确有效地传达给别人。
若是只有身教,没有言传,靠一方去悟,很容易曲解意思。
书里面特别提到她在发现孩子做事未达目标乱找借口时,给予孩子严厉的批评教育。
通过言语让孩子明白不找客观,方能直面问题的道理,其实就是在践行身教的同时,也在注重着言传。
在这块,由于毕业于教育专业,深知教育的重要性,自己保持不断学习,所以,做得还算不错,希望继续保持。
11、修心也很重要。
在追求赚钱,追求成功的路上,我们多专注于积累提升能力,这并没有错。
如果因此而忘记修心,或许会让我们因心态原因,导致未能达到预期结果。
比如,我们在面对特别想做好的事情,就常常会因为太渴望,进而耐心不足,最终导致失败。
见人成功,急于求成的心态,很容易让我们产生挫败、怀疑。
这时,我们不妨停下来去修修心。比如,抄经,练字,跑步等做些培养耐力,修身养性的事情。
修身,修心,是我一直在做的事。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亦如此。
总之,成功,不但要有很强的能力,还需要好的心力加持。
二者可以相互促进。提升能力的过程,可以磨炼心力;锤炼心力的过程,也可以间接提升能力。
最后,愿大家在成长的路上,不断精进能力,反复磨炼心力,让梦想早日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