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25
公元前五世纪,苏格拉底已经是古希腊享有盛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有一天,他的一名弟子来求见他,并问他:
“老师,您想知道我刚刚听到的关于秋奥根尼"的消息吗?
“等一会儿, ”苏格拉底回答道, “在你告诉我这件事之前,我希望你能接受一个小测试,我把这个测试叫作“三重过滤测试。如果通过了,你再告诉我也无妨。第一个测试叫作真实性测试:你百分百确定你要告诉我的事情是真的吗?”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也是别人告诉我的…....”
“好吧,”苏格拉底说, “也就是你不知道这件事是真还是假。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个测试,这个是善意测试:你要跟我讲的关于狄奥根尼的事情是一件好事吗?”
“不是的,正好相反。”
“这样啊,”苏格拉底说,“你准备跟我讲一件关于狄奥根尼的事,很可能是一件坏事,而且你还并不知道这件事是真是假。但如果你通过了第三个测试,我还是会愿意听你说的,这是实用测试:你给我讲的这件事,我知道了之后会对我有什么帮助吗?”
“有帮助吗?我也不觉得会有帮助。”
“那好,”苏格拉底最后说, “如果你想告诉我一件事,这件事既不是一件好事,可能还不是真的,而且对我也没什么用,那你为什么要跟我讲,我又为什么还要听你说呢?”
what:通过缜密的逻辑设计,直接过滤掉没有意义的信息。
why:我们每天接触的信息太多了,根据统计,我们现在一天接受的信息等于古人一辈子的信息量。这么多的信息,如果我们全部接受,那真是狂轰滥炸。
所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制定好合适的过滤原则,能够让我们有意识的快速做出正确的选择。
【首善原则】界定:什么是正确的选择?
符合我们的价值观,符合我们的目标,有利于时间管理,有利于高效的选择。
【where】定大方向的、是否型选择题:做还是不做,这一类选择题,根据“否”来做选择。
具体的、复杂选择题,比如买哪里的房子,上哪所大学,新项目找谁负责,这些都不建议用过滤原则,而是需要比过滤原则更详细的判定原则来做。判定原则是根据“是”来做选择。
案例1:买房子,这件事情要不要考虑一下?
这属于定大方向,是否型答案,可以根据过滤原则来下决定,
至于后面怎么来考虑,合适考虑,谁来负责等等,就不建议用“过滤”原则了。
how:根据我们的人生信条,来建立我们的过滤法则。
所以,这里,我们就需要先来学习“人生信条”。清大家看第二个拆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