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要尊

作者: 杏坛耕夫 | 来源:发表于2020-10-13 22:17 被阅读0次

    为老要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祖宗留下的遗训是必须恪守的,因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近几年的切身经历让自己必须重新审视祖先的遗训。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有好的邻居确实方方面面都舒服。反之,如果遇到不走寻常路的邻居,那真的是痛苦不堪。居住筒子楼,无法选择什么样的人作为自己的邻居。好与不好,很大程度上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造化。这不,入住小区,刚开始的一段时间还比较舒适。可是,安逸平静的生活随着楼下两家老人的入住被彻底的打破。

    生命在于运动,尤其老年人更应该如此。对于这一点,本人是坚决认可并积极支持的。但是,如何运动,怎么运动,在有益自己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不危及别人是前提。可楼下的两位邻居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确切地说,他们也根本不可能意识到这一点。也许是年事渐高,他们在考虑问题,做事情的时候更多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很难考虑到其他人。正是如此,虽然住在小区,但是他们做事的时候往往还是以居住在乡间独门独户的思维。这样,所有本该注意的事情在他们眼中就成为了大惊小怪的了。于是,各种无法忍受的事情,在他们眼中就变得习以为常了。

    公共小区有公共空间,但是他们却把它视作自己的私人领地。因为是自己的地盘,所以可以任性而为。开辟一方菜园,精耕细作。自己家一年四季不乏新鲜蔬菜,可是受苦受罪的却是左邻右舍。为了养生,他们懂得纯天然食品有益健康,所以尽可能不用农药化肥,大小粪便成为首选。于是,大小便发挥作用之际,就是恶臭四溢之时。当然,像这样恶臭难捱的时间毕竟很少。最无法忍受的是他们作息时间的颠倒:早晨,天还没有亮的时候,他们已经起床做着自己的事情。别人的生活无法干涉,但是一味的以自己为主,而不顾及别人就有失道义了。早睡早起是养身的好习惯,但是过犹不及,过了度就有害四方了。锅碗瓢盆交响曲的弹奏,有节律高高低低的咳嗽,凌晨时分格外清晰。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中,即使再有睡意,也很难再进入梦乡。早晨如此,中午也不例外。老年人一般是没有午休的习惯,所以中午时分,不论阴晴,风雨无阻,他们都会邀几个知己在屋里或走廊打牌娱乐,以消磨无趣的时间。老年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至于孤独,这本无可厚非。如果只一味地为了自己,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就有点矫枉过正了。

    作息时间的非正常本无法忍受,更无法容忍的是他们把公共地点视为自家的地盘,作为经营的场所。老年人闲不住,加上为了给孩子减轻负担,他们扮演起破烂王的角色。天不亮出门捡破烂,中午或晚上满载而归。于是,有限的空间变成了他们存放废品的场地。乱七八糟的东西姑且不说,但是各种怪异的味道就让人无法忍受,如果再不分时间段的敲敲打打折磨的让人都有跳楼的绝望。

    为老应尊,每个人都有老去的时候。身为老者,该以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容貌出现在公共场域,不是取决于现有的规章制度的约束,而是决定于自己的心态和对自己的定位。“尊”是双向的,你首先要具有值得别人尊重的品质,这样才有可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你倚老卖老,完全凭着自己的性格我行我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确实有点难。如果你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并能够估计别人的感受,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只能怪世风日下了。放眼现实,围绕老年人的话题和一些奇葩的事件层出不穷。公共场合因为自己是老年人,就应该比别人高人一等,要求享受特别照顾的不乏其人。公共交通上,因为我是老年人,所以我没有座位,你必须给我让座;公共事务中,我是老年人,我必须优先......由于这种优越心理的作祟,很多人就其传统的道义于不顾,完成从自我需求,自我心理出发要求全社会都应该把自己奉为至尊。殊不知,年老只是一种符号和身份的标识,不论长幼,每个人首先都是社会的公民,都应该遵循社会的公共秩序。是老者,享有优先权不错,但是给予和索取是两码事。主动的把你尊为长者,给予你足够的尊重是高风亮节的体现;不给予你一定的优先权,也不是违反道德纲常。如果因为老而强迫别人,“巧取豪夺”,即使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受之变味。

    年龄只是符号,心态决定行为处事的方式。有今天的生活,源于老一辈出生入死、抛头颅洒热血的前仆后继。对老一辈的舍生忘死,后来者应该铭记,并给予最大的尊重。但对老者而言,如果躺在功劳簿上摆出盛气凌人、旁若无人的架势,就有失老者的风范。黄发垂髫的怡然自乐是共享太平的盛景,老少同乐社会才和谐。小至家庭,大到社会,老少互益才能安居乐业;“审容膝之易安”,才可能长治久安!“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每个人都有老之将至的时候,做好自己,顾及别人,你才不至于成为别人厌弃的老人。

    (安徽省霍邱一中城南分校 陈士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老要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vb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