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是一个繁荣的朝代:农业、商业、航海、丝织相较唐而言大幅进步。占城稻的大面积种植使粮食有保障;唐朝长安人只能在东西市购物,而到了宋朝,老百姓在每一条街都能见到数不胜数的商铺和饭店;航海和造船业的进步将宋朝货船带到非洲东海岸;对外开放,积极贸易促成了中原与各国的友好关系……种种生机蓬勃的现象无以枚举。宋朝是中国经济最为繁荣昌盛的朝代之一无人质疑。
然而,后人眼中的南宋却抹上了污点。自北宋被金灭后,许多爱国志士渴望夺回失地,终究失败告终。辛弃疾亦抱有攻打金国恢复失地的志向,年轻时的他参与耿京起义反抗金国,战绩受到朝廷表彰。归宋后的辛弃疾曾被任命多种不同的官位,但他刚烈的性格注定是他难以在官场生存,屡次遭他人弹劾;作为一个“归宋人”,他得不到朝廷的信任,也就无法得到重用;更重要的是,在外敌压迫愈发紧张的情况下,偏安一隅的南宋内部却是一片歌舞升平,恰似太平盛世。
辛弃疾意识到了上述不合时宜的反差,迫切地希望能挽救不堪的局面。但不受重用的他做不了任何事,内心复杂而悲痛的情感汇于笔下,撰写出了《青玉案·元夕》这首留世之词。
全词按照语境分两个部分:一是描写繁华景色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二是写找寻心上人: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一部分描绘的街道充斥着热闹的气氛,词中运用了出彩的描写手法将喜悦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部分的六句是全词的精华。前两句“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意为“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但主人公看都不看一眼,一心只顾着寻找“那个人”。他反反复复地在人群中搜索却一无所获。最终,他猛然回头,发现她,正在灯火零落之处等候。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片多句描绘的繁荣景象绝非仅仅是为了营造欢快气氛让下片做转折,而是映射南宋不问边疆安危,沉湎于虚假太平盛世的情形。
最为关键的下片中,其他美人头戴珍奇饰品,行走香迹随行,主人公竟不与之一瞥。其中“美人”喻为偏安一隅的人,主人公对其毫无兴趣,深层含义是反对这种享乐主义。
词中的心上人是与辛弃疾一样思虑国家安危的知己化身,主人公寻觅千百次都找不到这样的人,说明南宋如辛弃疾一样的爱国志士寥寥无几。
最终于灯火零落处找到了“那个人”。“灯火喧嚣”代表了处于欢乐中的人们,“灯火阑珊”代表如作者一样不受待见备受冷漠的处境。一种说法是此人正是辛弃疾的化身。《青玉案·元夕》抒发了辛弃疾不得志的苦闷与爱国之志,它告诫后人,警惕浮于表面的荣华,时刻铭记,居安思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