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丙奇易道:冬至原来是鬼节?

丙奇易道:冬至原来是鬼节?

作者: 丙奇易道 | 来源:发表于2018-12-23 10:52 被阅读44次

丙奇易道:冬至原来是鬼节?

丙奇易道与大家共度冬至!

01:【冬至原来是鬼节?】

冬至原来也是鬼节!

你没有眼花,冬至原来亦有鬼节的说法。中国一般南方与北方公认的有四大鬼节:

三月初三、清明、七月十五(盂兰)和十月初一(香港较多与重阳节混合了)。

在《周礼》中提到「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的说法,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故这时亦有祭祖祭鬼的习俗。

冬至这天是日照最短的日子,再者气温一般较寒冷,这天阴气较重,故在北方有冬至百鬼夜吟这说法,民间亦有烧纸的习俗,所以也可当成是鬼节。冬至若要祭祖,可考虑用三牲(即鸡、鱼、猪),配以水果、茶酒、衣纸便可,时间宜在下午五时前完成。

02:【媳妇不回娘家?】

民间流传冬至时,媳妇不宜回娘家的习俗,甚至认为此举对老爷与奶奶相冲的说法,其实一切只是出于关心。由于冬至一般天气寒冷,古时为免媳妇出门后沾染风寒,也怕家中老爷与奶奶因气温低而发病,而媳妇又不在家看顾,令两老乏人照顾,所以才有「冬至媳妇不宜回娘家」的说法;但现今已经没有「这支歌仔唱」,大家可安心。

然而,冬至期间,寒气较重,人阳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阴邪之气在这个时候也是最旺,不宜进行一些活动,故不要熬夜,否则容易引致泄气入侵。夫妻行房也不要过度,以免因阳气太过外泄,令冬天经常发病。

【汤圆不可单数?】

今时今日谁也被繁重工作所缠身,家人各有各忙,未必可于冬至正日庆祝,风水大师认为只要齐人,提早「做冬」亦无不可。此外,汤圆是冬至其一传统习俗,取其团圆与甜蜜之意;汤圆在南方也称「添岁」,吃过汤圆,寓意平安又大一岁。丙奇易道提醒,吃冬至汤圆时,入口必须成双成对,以求吉利。无论怎样,一家人整整齐齐享用冬至饭,是何等美满幸福!

那么关于冬至的习俗到底有哪些呢?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但民间并不以冬至为节,不过有些应时应景的活动。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

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

然而,不管哪种九九消寒图,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据说有经验的老人,还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丰歉情况。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各大超市商场等饺子卖的都很“俏”。谚云:“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为什么冬至这天要吃饺子呢?据说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集医家之大成,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苏州酿酒

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台湾九层糕祭祖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江南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滕州羊肉汤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现山东滕州一带冬至家家都要喝羊肉汤。

各地民谚

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赣)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鲁、湘)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湘)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冬至暖,烤火到小满。(桂)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晋)

注意:请关注最新微信公众号丙奇易道文化。

以后我们的官方消息将在此号发布。

相关文章

  • 丙奇易道:冬至原来是鬼节?

    丙奇易道:冬至原来是鬼节? 丙奇易道与大家共度冬至! 01:【冬至原来是鬼节?】 冬至原来也是鬼节! 你没有眼花,...

  • 丙奇资讯:杭州丙奇易道文化有限公司成立(补发)

    2018年10月22日,国际人居环境易学研究院旗下丙奇易道文化有限公司暨丙奇易道文化研究院成立。另,丙奇(杭州)易...

  • 丙奇易道:你所需要的易经知识

    开门见山,先扔结论: 《易经》(本文所谈《易经》,均指包括了经与传的《周易》)是一部基于对天文学和气象学的观察而总...

  • 冬至冬至

    文/夂旧里。 冬至,冬至。 来到广东之前,我不知道冬至原来是一个节日,只道它是一个节气。 今天,12月21号,冬至...

  • 冬至

    1.冬至 “今天冬至,又称鬼节,就在这鬼节之日,一家三口接连跳湖自杀。”电视里的美女主持人声音甜美:“我现在位于市...

  • 奇门遁甲入门知识学习

    奇门遁甲入门知识学习 三奇六仪: 奇门遁甲中,三奇指的是:乙、丙、丁。其中乙为日奇,丙为月奇,丁为星奇。 六仪指的...

  • 冬至的由来

    今天是冬至 据说是鬼节。我查了下有关冬至的说法,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

  • 奇门遁甲中吉格,什么是三奇生殿?

    三奇生殿 乙奇到震升卯殿,丙奇到离升午殿,丁奇到兑升酉殿。 乙奇在震位是临官,也是禄地。丙奇在离为帝旺,火旺之地是...

  • 鸣法奇格

    乙逢己辛丙戊庚,丁乘壬癸谓得使。 只利纳婢填房事,行军且若用阴私。 此谓乙奇加己辛,丙奇加庚戊、丁奇加壬癸上为三奇...

  • 马灯酒赋(并序)

    马灯酒赋(并序) ……李丙阳(易圣)作 易圣丙阳与陈君怀兵,皆好酒。每饮之,以大碗酌,不醉不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丙奇易道:冬至原来是鬼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wg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