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国维最爱李煜和纳兰容若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听书感受:原来在李煜之前,词都是青楼小姑娘染着红指甲,弹唱用于娱乐助兴的。到了李后主这里完全不一样了,变成了士大夫气质,家国天下的词。所以李后主也被称为“千古词帝”。
评价辛弃疾——“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千青云之概。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
王国维认为辛弃疾有性情、有境界,气概豪迈。后世有很多特别虚假、狭隘和刁滑的脂粉小生,那是不能和辛弃疾比的。
王国维看不上哪种人?
“乡愿”,这是他自己发明的词,就是指虚伪的人,那些貌似忠厚,实际上和这种恶趣味,和俗世间庸俗的同流合污的人。
王国维最喜欢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之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唯此一人而已。”
读书感受:这里提到了纳兰容若的自然,还专门提到了一个例子,就是在小孩子读书、写作文或者画画的时候,不要去过多地教一些东西,一旦沾染上了一些习气,反倒是污染了天真、诚挚的一面。王国维是反套路的,他认为如果你在套路里面,就很难写出新意。
二、境界是我们一生都要做的功课
好的标准——“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阅读感受:这里仍提到感情沁人心脾,景物逼真灵动,让人耳目一新。其实还是说的自然,真情实感。
文如其人——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
如果在写作时,能做到不奉承、不过誉、不讽刺、不为功利之心而写作、不为应酬而胡乱地吹捧别人、不过度使用典故,也不刻意地雕琢和修饰文字,那么基本上就达成了。
辩证中看问题的王国维——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深入其中,才能写准确,跳出来,才能理性观察。
“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
对待清风明月,像对待自己的仆人一样,才能俯瞰天下的好东西。尊重万物,敬畏万物,才能够跟一花一鸟心灵交融。
关于写作——
“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
习气会泯灭人的灵性和才华,所以不要被困在一些语法规范里面,这样才能够自由的创造。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气质、神韵,其实都不如境界这个词更加的立体和深刻,只要你有了境界,这才是核心,那气质、神韵、诗性、灵气等等这些词都随之而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