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
读《人间词话七讲》by叶嘉莹

读《人间词话七讲》by叶嘉莹

作者: 没什么理由可以不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3-22 01:27 被阅读19次

    《〈人间词话〉七讲》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是叶嘉莹对王国维的著作《人间词话》的解读和评论。

    《人间词话》这本书写的是王国维的读词心得和对一些词句的评论,这些心得和评论在书里只有结论没有解释,例如书里有一句“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荷担人类罪恶之意……”,至于为什么后主有释迦、基督荷担人类罪恶之意,书里则完全没有说。所以《人间词话》真的是一本需要解说才能懂的书。

    其实看完这本书后,私以为如果是想了解词、感受词的美好,那么读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更合适。

    《人间词话》一共有119条读词心得/词句评论,叶嘉莹选了其中一部分做讲解,下面是这七讲的读书笔记。

    第一讲

    第一讲先简要介绍了王国维的生平,王国维生于1877年,1927年在颐和园投湖自尽。叶嘉莹在书里说,王国维生活在一百多年前,因此他的词话有讲得好的地方,却也有他的时代局限性,我们现在来读《人间词话》要看到王国维讲得好的地方也要看到他的局限性,不能一味地说他的东西就是好的。如果你生活在21世纪却没有21世纪应有的眼光和见解,那你就对不起这21世纪。

    “如果你生活在21世纪却没有21世纪应有的眼光和见解,那你就对不起这21世纪”这句话振聋发聩,我觉得值得在读每本书之前先念一遍给自己的脑子开个光。

    接下来讲词的起源。词本身是用来歌唱的歌辞(书里就是用的这个“歌辞”而不是歌词),在隋唐就有了,但是当时并没有人搜集、整理这些歌辞。五代编撰的《花间集》搜集整理了士大夫们写的词,用来在宴会上歌唱,这样就不用唱那些庸俗的歌辞了。因为词是用来在宴会上唱的,所以主题大多是美女和爱情(这一点直到宋朝的苏轼那儿才发生变化)。

    第一讲的最后部分讨论了在《人间词话》这本书开头频频提到的一个词——境界。

    《人间词话》开宗明义第一句话是“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词的“境界”这一说法是王国维首先提出来的,因此王国维花篇幅解释了一下“境界”是什么。但是叶嘉莹说,王国维还是没能说清楚他口中的“境界”到底是什么,叶嘉莹将通过自己的分析来重新解释这个“境界”到底是什么。

    根据书里的内容安排,“词的‘境界’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个问题,谜底将在最后一讲揭晓。

    第二讲

    第二讲讲了《人间词话》中的3个读词心得/词句评论。

    第一个是:“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对于这一条,叶嘉莹以陈曾寿(晚清官员、诗人)的《浣溪沙》为例子来做的讲解。

    陈曾寿的《浣溪沙》是这样写的,“修到南屏数晚钟。目成朝暮一雷锋。黄深浅画难工。千古苍凉天水碧,一生缱绻夕阳红。为谁粉碎到虚空”。这里的修字,书里没有解释,我百度了一下,有个说法是,因为陈曾寿信佛,所以这里的修意思为“修行”;南屏是个地名;数是动词,数一声又一声的钟声;目成是看的意思。

    这是一首写风景的词,但它又不止是一首写风景的词。“目成”这个词来自《九歌》“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有种一见钟情的意味在里面。“天水碧”在字面意思之外还有一个典故,南唐李后主的宫里染出来一种颜色特别好看的布,命名叫“天水碧”,这个碧字呢在当时念一声,跟逼迫的逼一个读音,后来南唐灭于北宋之手,宋朝皇帝姓赵,赵姓的郡望是天水,因此大家就觉得“天水碧(逼)”预示了南唐将亡于北宋。陈曾寿本人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是溥仪的皇后婉容的老师,很得溥仪信任,但是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清朝灭亡,这种心境与李后主亡国后的心境何其相似啊。

    这样一扩展,我们就从这首浣溪沙里读出了很多的感慨和悲哀。这就是王国维所说的“词之言长”。

    第二个是“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

    在这里,雅指典雅的、正当的;郑指淫靡的,是雅的反义词。叶嘉莹用了三首词来讲这一条,分别是:

    欧阳炯的《南乡子》: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耳坠金环穿瑟瑟。霞衣窄。笑倚江头招远客。

    薛昭蕴的《浣溪沙》:越女淘金春水上。步摇云鬓佩鸣珰。渚风江草又清香。不为远山凝翠黛,只应含恨向斜阳。碧桃花谢忆刘郎。

    欧阳修的《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着江南岸。

    这三首词描写的对象都是在江边的女子,第一首里的女子是摆渡船的,第二首里的是淘金的,第三首里的是采莲的。这三首词依次后一首都比前一首要好,第一首欧阳炯的《南乡子》简单直白,完全不能读出更深层次的含义,而第三首欧阳修的《蝶恋花》则能让人从中读出古时候女子对于自己未来婚姻的追求向往和怅惘哀伤。

    从这种对比中就能看出“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同样都是写江边的美丽女子的词,却有明显的高下之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高下之分,王国维的“神”和“貌”的说法是比较抽象的,叶嘉莹就对此做出了自己的解释,这种区别来自于词在它本身表达的意思之外能不能带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

    第二讲最后还讲了一点“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这句词,但是没能讲完,还有一半放在了下一讲,读书笔记就把它放到第三讲里一起写。

    第三讲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这句词是南唐中主李璟的《摊破浣溪沙》里的。

    《摊破浣溪沙》全文: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王国维说这首词里大家都觉得“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写得最好,但是他认为“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才是写得最好的,因为这句写出了《离骚》里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那种感觉。

    叶嘉莹就来解释从“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如何能读出《离骚》里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那种感觉。

    菡萏就是荷花,单从意思上看,这句说的是:秋天,芬芳怡人的荷花花瓣一片一片地从花枝上落下,荷花那翠玉一般的叶子也逐渐枯萎了。这句词中菡萏、香、翠叶都是很美好的词语,但是连接它们的却是销和残,不由让人更为这美好的荷花荷叶惋惜。而美人迟暮呢,叶嘉莹解释说指的是美人空有美貌/美好的品质但是却没有被人怜惜,延伸开去也指人有着美好高洁的志向,但是最终却没能实现他的抱负。这句词写这些荷花,它们十分的美好,但是却没人惜取它们,只能在枝头上一丁点一丁点地凋零、枯萎,像不像没有人怜惜的美人?

    如果这句词写成“荷花凋零荷叶残”就没有这么强烈的对比了,也不能带给人这么多的联想。所以这句词通过词语的选择和安排达到了带给人更多联想的效果。

    除此之外,南唐中主时期南唐就快要灭亡了,现实世界里的大环境一片凄风苦雨,这一方面和词中描写的哀怨呼应,另一方面也和屈原所处的时代呼应,这为我们从这句词中读出美人迟暮、众芳芜秽之感提供了又一层支撑。

    第四讲

    第四讲先讲了王国维的: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但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这里王国维用了三句词来描述成大事业的三重境界,然而这三句词的本意与成大事业并没有什么关系。叶嘉莹说在西方这叫做“创造性背离”,就是作者本身没有的意思但是你给他读出来了这种意思,这种读书的方法从孔子时代就有,这是一种完全可以的读书方式。

    接下来评价温庭筠和韦庄,温庭筠的词如“画屏金鹧鸪”,韦庄的词如“弦上黄莺语”。“画屏金鹧鸪”和“弦上黄莺语”这两个句子本身是温庭筠和韦庄的词里的句子,被王国维用来评价他们俩的词,说的是温庭筠的词如同屏风上绣的鸟,美则美矣,但是没有丰富饱满的生命;韦庄的词虽直接,但是包含了深切的感情。

    第五讲

    《人间词话》里面有句话,“固哉,皋文之为词也。飞卿《菩萨蛮》、永叔《蝶恋花》、子瞻《卜算子》,皆兴到之作,有何命意?皆被皋文深文罗织”,说的是王国维认为张皋文(张惠言,清代词人)读词时把一些本没有深意的词强行解读出了深意来。

    但是在叶嘉莹看来,至少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是真的可以读出一些深意来的,比如说“蛾眉”会让人想到离骚中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再比如说屈原作品中常以美女自比,那这里温庭筠笔下的美女也可以是温庭筠的自比,再结合温庭筠的经历,“温庭筠词里的美女是他的自比”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

    接下来讲冯延巳的词,他的词被王国维评价为“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因为在冯延巳之前,词的内容没有脱离美女和爱情这两个主题,但是冯延巳的词已经不再局限于美女和爱情了,这是“开北宋一代风气”。而冯延巳他是南唐的宰相,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也被带进了他的词里面,这是为什么他的词“堂庑特大”。(堂庑:1、堂及四周的廊屋。亦泛指屋宇;2、比喻作品的意境和规模)

    在这一讲里,从词中读出丰富的含义主要靠对词人自身经历和外部大环境的分析。

    第六讲

    第六讲讲了王国维如何评价后主李煜,他说“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意思是李后主以一颗没有被沾染的赤子之心在写词、感情十分真挚,这是后主词最大的优势。而且后主能写出所有人共有的感情。像“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每到春天花都一样的开,每到秋天一轮圆月都会按时挂上天际,但是每一年发生的事情却都不一样了,从前的场景或许再也不能复现。这样的句子很能勾起人们的共鸣。

    第六讲还讲了苏东坡的词,苏东坡也是在词中写出了自己的志向,并且苏东坡词的内容不拘泥于美女和爱情,比如说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词的内容写打猎的,仅此一家,别无分号。古人说,诗言志、词言情,但是苏东坡的词里同样有志,比如说他的《八声甘州·寄参寥子》,叶嘉莹称这种词为“诗化之词”以跟“歌辞之词”区别。

    除了“歌辞之词”和“诗化之词”,叶嘉莹说还有一种词是在以写赋的方法写词,在笔法上做文章,这样写出来的词曲折幽隐,以周邦彦的词为代表。

    第七讲

    第七讲中回答了在第一讲里提出的那个问题,词的“境界”到底指什么,叶嘉莹回答说,如果一首词能从用词(比如说温庭筠的《菩萨蛮》)、双重语境(比如说冯延巳的《蝶恋花》、陈曾寿的《浣溪沙》)、语言结构(比如说李璟的《摊破浣溪沙》)等方面带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这首词就是好词,而“境界”就是一首词带给人丰富联想的能力,越能带给人丰富的联想,境界就越高。

    话说,如果把《人间词话》看做王国维读词的读书笔记、把《〈人间词话〉七讲》看做叶嘉莹读《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那么这篇读书笔记就是读书笔记的读书笔记的读书笔记,一层套一层跟俄罗斯套娃似的=_=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没什么理由可以不读书

    公众号二维码:

    没什么理由可以不读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人间词话七讲》by叶嘉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bv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