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932490/cfcea6e075564dc4.jpg)
每周一本书,这周,我们读的就是上面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
本书的作者是莫提默·J. 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是1974年第15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
看书的名字,好像是教大家怎么读书的。但作者说,这本书,并不适合所有人,也不适合所有书。他是为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加理解能力的人而写的。
如果读书只是为了消遣娱乐,或者浏览一些新闻,那是不在本书的讨论范围之内的。
作者把阅读分成了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础阅读。
在基础阅读层次,一般来说,是需要老师来指导的。只有完好的掌握了基础阅读的能力,才能够开始自己学习,进而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阅读者。
关于基础阅读,作者又分成了四个阶段。
1.阅读准备阶段。这主要是一些身体方面的准备和智力方面的准备。比如说良好的视力和听力,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智力……
2.认字的阶段。这个阶段,还是一些简单的,比如说看图识字啊,拼音啊之类的学习。
3.词汇的增长以及对课文的运用。这时的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的词汇,会造句,会写一些简单的作文。一些简单的读物像童话故事之类的,也能够自己读了。
4.精炼与增进前面所学的技巧。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消化他的阅读经验,比如说,从一本书所提到的观点,转化到另一个观点。在同一主题上,对不同作者提出的观点进行比较。这是阅读的成熟阶段,也是初中毕业以前,学生应该到达的阶段。
第二层次:检视阅读。
作者把检视阅读分成了两种:
1.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通常来说,略读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不知道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看的书,或者不知道这本书对自己是否有帮助的时候。另一种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仔细阅读一本书,而这本书又是必看的时候。
对于略读呢,作者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1)先看书名,然后有序就先看序。
(2)研习目录页。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
(4)读一下出版者对这本书的介绍。
(5)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把书打开,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或者连续几页,但不要太多。
一般来说,完成前四个步骤,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这是不是你想要看的书,有没有必要仔细读下去了。
2.粗浅的阅读。
这里有一个规则,那就是,把书从头到尾的读完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跳过。读完比读懂更重要。
第三层次:分析阅读。
在这里,作者给出了的三个阶段,十一条规则。
第1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
规则(1):按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规则(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规则(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规则(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2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规则(5):找出一些重要的单字,透过他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规则(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主旨。
规则(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构架出来。
规则(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有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第3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
规则(9):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规则(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规则(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第四层次: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阅读的最后一个层次。应该是在你掌握前三个层次之后,做好了主题阅读的准备之后,才能开始的。
关于主题阅读,作者给出了5个步骤。
1.找到相关的章节。
2.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3.理清问题
4.界定议题
5.分析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