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今天出门该穿哪件衣服呢?”我翻着孩子的衣柜,自言自语。
娃娃顺手揪出一件,兴奋地跳着脚:“这个,这个!”
“不好,不好!太薄了,会冷啊。”
“就要嘛,你看——”他边说边指着衣服上的图案,“这个草莓味,这个香蕉味,这个苹果味……”
在他手指点到地方,我看见了一些非常抽象的图案,有红色、黄色、绿色……
两岁多的孩子不认识色彩,可是,他已经可以把世界万物精准地分作赤橙红绿青蓝紫各大门派,再贴心地为它们指派一名美食统帅。
车行至十字路口,他会指着马路上的红灯急急地喊停:“不要走,草莓味灯!”
路上遇到一个银发老奶奶,他会端详半天,偷偷告诉我:“老奶奶头发面条味的!”
那一刻,我对小孩子充满了敬畏和膜拜。我们有着5.76亿像素的眼睛,看世界精准而细腻,但只有小孩,他们的眼睛自带滤镜,那些规整的乏味的按部就班的物件在孩子眼里通通幻化成香得冒泡的食物,蠢萌可爱,喜感洋溢,犹如置身于动画片《吃货宇宙》。
人类的婴儿,自从一睁开眼,他就能看见黄花、绿地、红叶、蓝色海洋……各种色彩镀着一层金色阳光,整个世界被色彩装点着,绚丽又不失恢宏。
他游荡在这个色彩的海洋,眼睛里闪动着好奇的光芒。对于这片无际的大海来说,他只是一只可爱的柔软的发着光的小水母。那么,他该如何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喜爱呢?
一个婴儿,当他还未经历过生活,这个世界在他看来便是甜的:奶油的腻甜、瓜果的酸甜、两广糖水的津甜、东南亚菜肴的香甜……于是,在他眼里,每一种颜色都弥散着好闻的气息,氤氲且分明。
当有一天,这个孩子受到文明的教化,叫得出五味七色;当有一天,这个孩子能够意识到视觉和触觉分属于不同的感觉通道。这时,他就会像盘古忍受不了四周围的漆黑一般,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随着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来:闯入眼帘的物件,排队站好,激起了视觉;滑进鼻腔的东西,萦萦绕绕,唤醒了嗅觉;融在舌尖的那一部分,温润悠长,触发了味觉……一个人的感觉通道就这样打开了,从模糊纠缠到准确有序。可是,“正确”一定是最好的样子吗?他失去了认知混搭的生动和趣味,失去了朦胧一片的遐想天地,变作了一个“无聊”人。
我见过非常多的人,电子产品越换摄像头越高清,虚化功能却一直忍不住追捧。这不能不说,人们对“模糊”的意境之美实在是难以割舍。
无论是认知掺和,还是感觉交融,都仅限于孩子的某一个成长阶段,这是多么难得的创造。那么,趁辛酸未浸,苦涩未蚀,趁圆滚滚的生命没有经过刻板,一起保护起来吧,保护这一片混沌,也保护这满世界的物尽生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