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青春想法
你真的“平庸”吗?

你真的“平庸”吗?

作者: 衔泥燕 | 来源:发表于2018-12-15 13:10 被阅读6次

    1

    性格决定命运,

    对此我深信不疑。

    因为内向,吃了许多年的苦头,

    因之而来的困扰竟然都觉得是难以启齿的事。

    我一直悲观地认为,

    我的命运永远逃不脱这个魔咒。

    从小怕见人,

    容易害羞,

    不喜欢说话,

    不爱热闹;

    喜欢安静独处,

    喜欢一个人思考。

    奶奶跟邻居说,“总觉得我这孙女有心事”。

    而直到现在 ,我妈打电话都还不忘嘱咐

    “有时间多跟朋友出去转转,学得活泼一点。”

    从中学进入大学,

    单一的学习生活被大学的五彩斑斓取代,

    内向、不喜欢热闹,

    不善言谈的我开始在这个小社会里吃不消,

    但个性里的好强又让我不甘认输,

    于是,

    我一边羡慕别人口吐莲花,交友广泛,

    把大学生活过得风生水起;

    一边又囿于性格,纠结彷徨。

    所谓的改变,

    也只是带着镣铐跳舞,心不甘情不愿。

    四年的时间,

    我三心二意,

    学着做外向的别人,

    结果是邯郸学步,

    不仅没学成,还弄丢了原本的自己。

    研究生三年,

    同样的苦恼并没有消失。

    我甚至开始在心里抱怨,

    父母为什么要把我生得这么内向、不讨喜?

    毕业找工作,

    早已深谙这个社会性格取向的我

    也学会了在简历上脸不红心不跳地写上一句

    “性格外向,活泼开朗,喜欢与人沟通。”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我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性格内向的人,

    虽然这是明摆的事。

    似乎我承认了内向,

    也就承认了自己是一个能力不强,

    不够优秀的人。

    性格内向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痛苦,

    因为不善言辞,不喜交际,

    我总是保持沉默,

    我觉得我成了别人眼中的不合群;

    我觉得在人群中变得无足轻重,

    我开始变得自卑。

    自卑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开始,

    消极心态反过来继续影响行为,

    我开始变得怯懦、犹豫,

    开始变得迷茫和彷徨。

    开始变得更加不够优秀,

    于是,对自己的不满越来越深,

    对本性的内向越来越无奈,

    也越来越痛苦。


    2

    物极必反,

    内向的人喜欢一个人独处,

    喜欢深入思考,

    于是,我开始问“为什么?”

    关于内向心理学的书告诉我,

    内向的人有很多优点,

    甚至,内向性格的人更容易成功。

    我开始受到鼓舞。

    但回归到实实在在的工作和生活中,

    我失望地发现,

    我仍依旧要面对外向性格带来的压力,

    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外向型主导的社会,

    相比于社会根深蒂固的性格取向,

    书中所得只是阿Q们的精神胜利法,

    聊以自愚而已。

    我继续问为什么,

    为什么这偏偏是一个推崇外向性格的社会?

    为什么内向性格的人不得不面对来自外向性格的压力?”

    我发现问题可能与商业社会的规则和人们崇尚的价值观有关系。

    费孝通曾在《乡土中国》中说过,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

    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

    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

    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看惯的。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

    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而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就是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

    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吗?

    在农业时代,

    我们处在一个熟人社会中,

    人们的生活区域

    仅仅局限于以自己的村落为中心的方圆数十里范围内。

    每天接触、沟通的对象都是从小就认识的邻里乡亲,

    人品、能力、家庭状况、经济水平等,

    彼此都相互熟知,

    我们不需要通过声色并茂的表达证明自己。

    而且人们普遍的价值观里还没有掺杂太多的急功近利、

    没有“成功学”的硝烟味。

    然而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

    社会的商业化和城市化

    把人们拉进了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

    我们每天工作、社交,

    遇见的都是形形色色的陌生人。

    如何给那些毫无血缘或交情的人留下好印象,

    成为商业社会的首要问题,

    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

    在竞争中胜出。

    此外,

    功利性是商业社会的显著特征,

    人们普遍追求的成功与金钱、名望和权势紧紧相依,

    许多人变得急功近利。

    激烈的竞争让“酒香不怕巷子深”不再适用这个社会,

    商业社会是“酒香也怕巷子深”,

    热情、活跃、健谈、说服力强、有主导性的外向者,

    能很好地表达和展现自己,

    能给陌生者留下好的印象,

    更能在短期内带来看得见的效益。

    外向者的性格基因与竞争激烈的现代商业社会的基因

    在同一个频率上跃动。

    相比于水土不服的内向者,

    外向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更加收放自如。

    外向者的成功逐渐启发和培养了整个社会对外向性格的推崇。

    于是,内向者所处的社会就变成了一个推崇外向性格的社会,

    内向者每天要面对来自外向性格的压力。

    事已至此,

    没人能超越时代。

    面对商业社会的规则,

    身处其中的人都要遵守。

    只不过懂得了现实的由来,

    忽然觉得该被同情的不是像我一样性格内向的人,

    而是这个变得不是那么美好的社会。

    我开始坦然地做自己。


    3

    很多时候,人们会把内向与不合群联系在一起。

    因为内向的人喜欢安静和独处。

    《奇葩说》“我不合群,我要改吗?”那一期,

    蔡康永与马东的对话很值得玩味。

    蔡康永说:“合群不是性格,是能力。

    你必须合群的时候就把这个能力开关打开,

    合群一下,用完了就关上,有什么大不了的。”

    他说的前提是,不合群的人已经具备了合群这种能力,

    合群只是一种选择。

    其实,许多内向的人纠结的不是“我要不要”变得合群,

    而是我认可这个社会规则,我想变得合群,却没那么容易。

    由于内向,在这方面他们先天不足。

    因此,马东对蔡康永说:“你们都很特立独行,钢铁神经,处在社会食物链顶端。

    但的确有相当大比例的人每天被这种事情困扰。

    他们总会担忧,我不合群怎么办?

    我明天去上班还是融不入别人去茶水间喝咖啡的那个话题怎么办?” 

    蔡康永回答:“如果你不合群带来的困扰

    强大到干扰你做自己,

    你得要找一些办法来变得比较合群,

    来让你可以继续做自己。”

    其实别无他法,就是努力培养这种能力。

    不过,当我们认识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仍旧是为了做自己时,

    所有的付出都会变得心甘情愿。

    或许,

    在所有挫折中,内向的人太沉溺于自己的性格,

    把更多的挫折和失败归因于此。

    其实每一种个性的优势都是另一种个性的不足,

    当内向的人在提升生活工作所需的能力时,

    外向的人也在提升他们所缺乏的能力,

    而这些恰恰是内向者的优势。

    只不过,

    外向的人需要提升的能力是隐性的,

    比如深度思考、独处的能力,

    他们更大程度上依赖内在的努力,

    而且需求没有那么迫切;

    但是内向性格要提升的更多是交际、沟通方面的能力,

    这些能力本身就指向他人,

    是一个与他人互动配合的过程,

    努力和难度是显性的,

    而且在商业社会中,

    这些能力的欠缺所带来的劣势和后果也更加直接、即时和明显,

    需求也更加迫切。

    内向者培养这些能力的过程中阻力更大,

    受到的困扰也更多一些。

    人不管内向和外向,

    在生活中都不可避免会有这样那样的压力和烦恼,

    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克服着、奋斗着,

    没有例外。


    4

    再说回到内外性格的起源,

    内向和外向的概念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

    他认为人的个性是天生的,有一定的生理基础。

    后来的许多科学研究证明了他的观点。

    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一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研究

    ——“科罗拉收养工程”,

    这项工程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

    由一组科罗拉大学的研究人员

    在权威行为遗传学家普罗密的带领下开展的。

    他们在丹佛地区征募了245名

    想把孩子送给别人抚养的怀孕妇女。

    然后,他们对这些进入新家庭的孩子进行跟踪调查,

    在他们的整个孩童时期

    对他们进行定期的人格与智商测验,

    并对他们的养父母也进行相同的测验。

    为了进行对比,

    他们还对另外一组由245名家长及亲生孩子组成的团队

    进行相同的测试。

    结果发现,这个用来对比的团体中,

    孩子与他们亲生父母在智力和人格的某些方面十分相似,

    而那些被领养的孩子与他们的养父母则毫无共同之处,

    尽管他们的养父母16年来一直在抚养他们,

    与他们共同生活。

    孩子与养父母的相同之处并不比

    他们与街头任选一对夫妇的相同之处多。

    基因的力量强大到超出我们的想象。

    在推崇外向性格的社会,

    内向性格者每天都要面对来自外向性格的压力,

    许多人和我一样苦恼,

    挣扎着改变,

    但总是事与愿违,

    甚至误入歧途,

    越来越偏离那个真正的自己。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说:

    “人的性格始终如一,无人能够脱离自身个性。

    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我们既定的个性。

    我们应该循着符合我们个性的方向,

    努力争取适合个性的发展,

    除此之外则一概避免。”

    内向的你不需要改变自己,

    但你要为做自己准备该有的能力,        

    或许合群是你在这社会偶尔需要的一种能力,

    就像做文案的需要具备制作PPT的能力,

    需要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一样。

    事实上,国内外许多成功人士,

    他们常在公众场合出现,

    总需要在人群中讲话,

    但他们都是性格内向的人,

    比如罗斯福,比如甘地,

    再比如高晓松,

    他们跟其他内向的人一样喜欢独处与安静。

    高晓松说:

    “一个人边吃饭边看纸质书的独处时光是最美好的。”

    但他们具备合群的能力,

    具备演讲的能力,

    这些没有让他们失去自己,

    而是帮助他们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5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附有一封她给读者的回信,

    她说:“设想一个跑道上,

    有人正在跑五千米,

    有人在拼百米冲刺,

    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

    那跑五千米的人,

    看见那跑五百米的人全身紧张、满面通红,

    心里会‘颤抖’吗?

    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跑五千米的。

    那清晨散步遛狗的人,

    看见那跑五千米的人气呼呼地追过来了,

    他会因而恐惧,觉得自己要被‘淘汰’了吗?

    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来散步的。

    你真的‘平庸’吗?

    其实要看你让自己站在哪一条跑道上。

    如果你觉得做那清晨散步的人,

    怎么会有‘平庸’的问题呢?

    会不会你的气定神闲,

    你的温和内敛,你的沉静谦逊,

    反而就是你最‘杰出’的人格特质呢?”

    是的,

    内向的人更像是在跑道上散步,

    保持你的气定神闲、温和内敛和沉静谦逊,

    或许有一天,你发自内心的幸福反而会招来别人的艳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真的“平庸”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fa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