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是一个特殊的季节,悲观和乐观的故事在这里同时上演。
中国的文人墨客大多有一种悲秋的情怀。每每看到落红满地,百花凋零,看到“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景象,便自然而然地生出对时光易逝的感叹。陆游感到了“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人生中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容颜已老,壮志难酬。 国仇家恨仍在,却都因鬓先秋只得泪空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可在这时也只能用愁来表达心情了。却在说愁,不也是心上来了秋吗?自然的秋天容易过,心中的秋天难熬。杜甫对此也深有体会:“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本来喜爱登高,登到高处却发现眼前一片秋景,反而更添愁闷,可自己此时却已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了。头发白了,酒也不能喝了,愁绪如何排解?杜甫的悲秋是大多数文人的想法,秋天的景象很容易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但有一人,他的悲秋却又比这些人更胜一筹,他就是南唐后主。“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看到秋色的李煜,感到被锁住的不止是梧桐,也不单是自己,更是把秋天的愁所在了身边无法摆脱。李煜的愁,远不止家破人亡,而是国破人亡,自己成了亡国的皇帝。面对这样的愁绪,他也只能再说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样的仇又有几人能明白?总而言之,秋与愁,总是密不可分,尤其在诗人眼中,秋几乎成了愁的代名词。但是,秋,就一定是愁吗?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眼中的秋天与很多人不同,它的秋天是快乐的,舒畅的。秋高气爽,在他的诗中完全体现了出来。他感受到的不是肃杀和悲凉,而是秋天的活力: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天一样有排云而上的白鸽,引着诗意直上云霄,这不正体现了秋天的活力嘛?毛主席说过“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潜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样的活力,即便在春天也很难看到吧。
不管是悲观还是乐观,秋天都是必须经过的,不管在自然,还是在人生,秋天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