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涤荡,每一阶段的主旋律命题层出不穷,曾冲浪于青春的汹涌澎湃,曾鲜花在冠,也曾遍体鳞伤,最终发现最终归宿皆为一捧黄土,万事万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除非是屡建丰功伟绩的雄才,或是著作流芳的文人,普通人隔三世会被遗忘,彼时世间再无人牵挂,那一刻才是真正的死亡。
生存的意义何在?活着的奔头又是什么?前些日子余华在北京高校做演讲直播时,透露有不少读者请求他为自己在签名档写上“好好活着”。
我是谁?我来这世上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为什么我是我?为什么我不能成为其他人?于是读柏拉图 ,读黑格尔,读叔本华,读马克思。读史书,每一个被记入史册的人背后都承载着数以万万计的人牺牲或城池的兴衰和腥风血雨。越读心越虚,越发感知未知世界浩瀚无比。
于是想丰盈大脑守住心,健康体魄留时光。读书和健身总有一个在路上。一个是在独立空间里与纸媒体上的文字约会,邂逅古今中外的人人事事,感知不同文化的冲撞和差异。一个是在挥汗如雨中,与三两好友定期健身,练核心力量,雕塑肱二头肌,告别拜拜肉,每一次健康运动,都向修身塑型走近一步,奈何岁月这把锉刀有重力加速度助威,只能且练且憧憬。
女子健身房里的故事刚刚拉开帷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