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并不难,陪父母吃一碗面也可以
一个人从诞生之初,生命终于成为现实,但同时分离也就开始了。一个人生之前并不知道我是谁,生后才知道这个人是我。正所谓如陈子昂所说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寰宇之内再也无法重复第二次。
婴儿一个人每天的所见所闻,势必成为独一无二的痕迹。而分离也基本上是一世之中的最大主题。
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婴儿只有在六个月之内,和母亲才是完全合二为一的。母亲就是他的世界。而自己可以掌控这个世界。从六个月到三岁,婴儿的所有意愿并不能完全满足,婴儿也就可以接受世界是复杂的世界是有好有坏的。儿童从12岁到18岁的期间。更是叛逆的出奇,不管是对于建议还是管教,都无法接受,形成抵触。而这个时候的父亲也经常在暴怒之下,会指向分离。“不听话就给老子滚”,相信有很多人在青少年的时候都听过这句看似无情的话。而这句话无非只是印证了生命原本就是一场分离的过程。
生命的本质是聚少离多,那么最大的孝敬也就是尽可能多的陪伴了。像我这样历经多年的游子,在经历了多少年的漂泊与世事的冷漠,在人到中年的时候终于懂得了回归。为人父母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守在身边,父母还能尽其责任做一碗面。与父母而言那便是她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而这种价值终将回归给父母一种期望和动力。这种动力也正是人生命中最为宝贵的部分。我听说过一位国外的老太太,在获知自己进得了癌症之后。不但没有向病魔示弱。反而坚强的为自己设立了一个个人生目标。一个人的信念就是生命力最顽强的核心。而只有希望一切就都会有可能。
作为成人的我们,总觉得没有时间去尽孝。其实无非是不懂得笑孝道的最终本质是给予亲爱的人生活的动力和希望。让父母在有生之年,能过得充实而毫无遗憾。如果实在能力有限,姑且抽点时间回去陪父母吃一碗面,让美好都定格几次,已然已经是孝顺的高级方式。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想,父母健在那些天天守在父母旁边的啃老族算孝顺吗?我认为这是一种病态的共生。既然人生的终极指向是分离,在应该分离的时候不去分离,自己和父母的界限一辈子纠缠在一起,这样的人势必难以活的清爽。
我们年少时父母用尽了那么多的时间来养育教养。年老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更多是陪伴。孔子曾经说过“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如果真把孝道做成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到那个时候可能只是抱恨终生了。
孝顺父母并不难,回家陪父母吃一碗面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