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处于一种阴阳调和的状态之中,而“强梁者”过于突出“阳刚”的一面,破坏了阴阳平衡,最终便导致了非正常现象的发生。
所谓“强梁者”,便是不守柔的人,自恃强大而不遵从道的人大都不得善终。只有抑强,才符合道的原则,才能有益无损。
因此,老子反对施政者强硬残暴地施政,而是主张“无为而治”,施政者要尊重百姓的意愿,顺势引导,而不应该强势干预。
在做人上,老子主张要谦卑、内敛、谦让,甘于处下置,韬光养晦,和光同尘,不争强好胜,最终柔弱胜强刚。
孔子同样反对人过于刚强,更反对子路有勇无谋的蛮干。子路有次问孔子,如果孔子去打仗,带谁去?子路以为一定是带他去。可是,孔子说,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不凭借舟船而渡河流,这是不知死活的冒险行为,却不知道后悔,他绝不会跟这样的人去冒险的。孔子说,他要带的人应该“临事而惧,好谋以成”,不遇事要心存戒惧,小心谨慎对待各种状况,这样才不会出差错。
子路和冉有问孔子,听到该做的事情就要立即行动起来吗?孔子对子路说,有父亲、兄长在,怎么能马上去做呢?而对冉有说,马上行动。在旁边公西华听后就糊涂了,问孔子为什么?孔子说,冉有平时做事退缩,要克服优柔寡断的缺点;子路争强好胜,所以行动之前要多听父亲、兄长的意见,不要急着行动。
孔子经常批评子路,打击他刚勇的个性,专门教育他:“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过于直率而不注重学习,毛病是说话尖酸刻薄;过于勇敢不注重学习,毛病是容易出乱子;过于刚强不注重学习,毛病是刚愎自用。
尽管孔子谆谆告诫,子路十分好学,但子路刚勇的个性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收敛,依然张扬,最后不得善终。
“强梁者不得其死”告诫我们,做人要低调,不可逞强霸道,做事需留有余地,有理也要让人三分。只有这样,才能善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