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动机心理学》读书卡002

《动机心理学》读书卡002

作者: 白色海燕 | 来源:发表于2022-02-27 18:47 被阅读0次

原文:

过度合理化效应,指当人们因为本来喜欢做的事情而获得外在奖励时出现动机减少的现象。

解释:

当人们喜欢做某事情时,如果这时用外部奖励,如金钱等做激励,当达到目标得到相应的奖励时,反而会削弱做事情带来的快感,削弱内部动机。

生活情景:

孩子成长时,家长常常用“如果考试得100分,就会奖励喜欢的玩具”这样的奖励激励孩子认真对待学习。对于低年龄孩子来说,初期可能会收到效果,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对这样的“奖励”不在产生兴趣,同时也忽略了学习本身带来的快乐。

我家大宝的成长过程很好的验证了这一点。孩子读小学时,每次期末考试结束基本上会满足愿望,获得“拼插积木”。然而,进入初中阶段,玩具已经失去了吸引力了。于此同时,玩手机成为新愿望。作为家长的我们,知道玩手机会耽误孩子学习,所以就会限制他玩的时间。有一次,在和孩子谈话时说:“你该好好学习了。”,他回答说:“学习没啥好处,又不让玩手机!”。听到这,面对孩子稚嫩的回答,我无语了。难道学习仅仅是为能多玩会手机吗?

现在来看,这和小学阶段的“奖励方式”密不可分。“积木”成为出现过度合理化效应的外部奖励。在孩子最应该体验学习带来快乐的阶段,却以“奖励”替代了“快乐”,因此削弱了学习动机。

解决办法:

如何避免“过度合理化效应”?

[if !supportLists]1、[endif]任务本身必须是有趣的。

[if !supportLists]2、[endif]奖励每次都是惊喜,出乎预料的。

[if !supportLists]3、[endif]精神奖励。

陪伴孩子成长时发现,如果孩子喜欢做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奖励”,他一样愿意做。比如,画画。我家老大喜欢画画,即时课程紧张时,也会坚持去机构学习,这就属于内部动机驱动。二宝喜欢“拼插积木课程”,每次上课前也是兴奋无比。可见,遵循孩子内心的兴趣可以很好发掘内部动机的力量。

如果希望孩子认真学习,可以在支持孩子达到预期目标时,给出一个意外的惊喜。看场电影,或者其他。避免提前用“奖励”引诱孩子。

在孩子取得进步时,一定要即时给与口头的鼓励和支持。必经大家都喜欢“听”赞美的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动机心理学》读书卡0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gh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