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以数据流的形式传递,到达各个可视化的设备(手机,电视,电脑)上呈现,大脑经过处理,我们才能获取,但假如数据流直通我们的大脑会怎么样呢?科学正在实践,数据流很快将直接输入我们的大脑,使我们能够重新体验这个世界。
感知难以量化
“Qualia” :“感受性”,感知,感官的内在主观体验,难以量化。我们对触觉,味觉,听觉,视觉,嗅觉的感觉都是基于我们从世界收集的信息,通过我们的大脑重新定义和处理。我们可以将新的信息数据流直接输入大脑 ,它将产生新的感知,这感觉就像天方夜谭。
你即将发展一些新的“感受性”。这个想法如何实现呢?首先大脑被固定在头骨拱顶内,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将电子和化学信号在其特殊的脑细胞中进行传递,它不会直接看到,听到或碰到任何东西。无论是来自交响乐的声波,还是来自冰雪覆盖的雕像的光线,还是漂浮在新鲜苹果派上的香味,还是黄蜂刺痛的痛觉,它都是由脑细胞中的电压尖峰触发的。
但这引发了一个尚未解决的神经科学问题:为什么视觉、感觉与嗅觉或味觉有如此不同?为什么你永远不会把摇曳的树叶的美丽与芝士奶酪的味道混为一谈?或者是指尖上摩擦沙纸的感觉与新鲜浓缩咖啡的味道一起讨论?
人们可能会想到这与大脑的结构有关:听觉中枢涉及的部分与触觉中枢涉及的部分不同。但仔细研究后,这一假设就会不成立。如果你失明,“视觉皮层”的大脑部分会被触觉和听觉接管,这就很难明确认为“视觉”皮层跟其他感觉的部分是完全独立的。
数据结构的差异化
因此出现了一个不同的假设:一种内在主观体验,也称为“感受性” ,由数据本身的结构决定。换句话说,来自视网膜的二维信息具有与来自鼓膜上的一维信号的数据,或来自指尖的多维受体数据不同的结构。结果,他们都感觉不同。
这表明,如果我们能够将新数据流直接输入大脑 ,例如来自机器人的数据或微生物群状态或远程红外温度数据,它将产生新的“感受性”。它不会像视觉或听觉或味觉或触觉或嗅觉,完全不同。
很难想象这种新“感受性”会是什么,事实上,你无法想象它。通过类比,尝试想象一种新的颜色。这似乎应该是一项简单的任务,但这是不可能的。但是,科学家们将利用新技术去通过向大脑提供新的数据流来亲身体验新的“感受性”。这可以是来自无人机的实时数据反馈,例如其俯仰,偏航,滚转,航向和方向。它可能是头条号,微信或股票市场的新的活动信息,大脑将对无人机,新的信息,实时经济活动有直接的感知体验。
科学正在实践这种新“感受性”
这感觉就像天方夜谭,科学现在终于有这种技术,正在进行测试。
两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第一种方法是将电极直接植入大脑(通过血液中的小型致动器或通过细胞中的纳米机器人刺激大脑)。第二种方法是非侵入性地向大脑发出信号。可穿戴设备,可以在皮肤上提供空间振动模式以刺激神经。想象一下,佩戴带有多个振动马达的腕带可以刺激手腕周围的不同位置来表示数据流。当我们在信息和触觉之间建立清晰的映射时,人们可以了解如何对新数据处理,这最终将导致全新的“感受性”问题。
“感受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它们是大脑处理大量数据的结果。比如婴儿如何“学习”如何通过拍手或通过唠叨一些东西来使用他们的耳朵以得到反馈。起初,声音只是大脑中的电活动,最终他们变得有经验,掌握了这种能力。这种学习也可以在出生时就耳聋的人身上看到,等后面成人后,给他配有人工耳蜗植入物。起初,人工耳蜗的体验与声音完全不同。头部无痛的电击,它与声音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大约一个月之后,它变成了“声音”,尽管声音很糟糕,就像一个细小而扭曲的收音机。这可能与我们每个人从小开始学习使用耳朵时过程相同。
如果创造新“感受性”的技术能力证明是可能的,那么我们无法向其他人解释我们新的“感受性”。例如,你必须经历紫色才能知道紫色是什么,你无法向色盲人士描述,他们无法理解紫色。只有你体验过正常视觉后才能了解视力,试图向失明的人解释视力同样是徒劳的。
因此新的技术将伴随着新“感受性”的发展,我们将不得不体验它们以了解它们是什么样的,而这样做的唯一方法就是体验数据流对我们大脑的影响。幸运的是,在2019年,科学家可能将找到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