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完成了两件事:
为孩子上学准备,搞定了北京的小窝,一个月之内完成了签合同,贷款,过户,装修,搬家等一系列的流程,已经完成入住,权属已转移。
太原的小窝在去年交付之后,因为恒大的问题,赶上了省里的清零活动,也提前完成了房本的办理。
二手房的整个交易流程很顺利,可能是因为有中介在帮忙沟通协调,但是一手房的交易流程却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样,特别还多了公证的环节。就为了一个十几分钟的流程,专程从北京回太原,路上耽误的时间,来回的成本,所以突然想到了关于这个场景线上化的问题。
去年在交房的时候,把相关的交割手续都办完了,而且还特意交了600代办费,就是因为很多外地人可能不方便,所以让物业帮忙跑腿,但实际情况是关于不动产交易的一些流程,其实还是需要不动产权所有人亲自来办,所以所谓的代办就是让物业协调各部门将分散的流程进行整合,而这也是代办费的用途。但是从《价格法》的角度来讲,这部分费用并没有明文规定,更谈不上明码标价,物业的市场行为是否合理合法,是需要打个问号的。从政府服务的角度来讲,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类似的情况频频发生,所以各种各样的政务一体化的平台已经越来越完善,但是在购房的这个场景里似乎还不是那么便利。我们带着买房合同,贷款合同,各种各样的一堆单据和身份证明材料,其实真正看的也就是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买卖合同,流程就是缴纳契税,缴纳房本工本费,完成公证,签署各种各样的公证材料,按手印,等待出证,整个流程大概就是这样,可能不太好操作的就是确认公证信息的过程是否确定为本人操作,但是在当下这么先进的科技支撑下,有时候程序比人似乎更可靠。
所以这么分析来看,这件事情完全可以实现全流程线上化,所以为啥依旧还停留在线下,让我有点费劲。出纰漏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是人,也免不了犯错。所以关于场景线上化,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是更好的选择,节省了人力成本,时间成本,金钱成本,但是要能协同各个部门进行相互的协同,可能是这个场景里的难点,所以说来说去,难得不是做事情本身,而是做事情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