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与一个朋友聊天,听他对诸事娓娓道来,大到时政格局,小至家常琐事,他都能接过话题,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又让你觉得确是那么回事,整个过程自然妥帖,两三个小时转眼就过去了。
这着实让我很吃惊,想起以前的闲聊,彼此之间更多是互相吐槽身边的人和事,两三年不见,他竟然有了这么多的变化。在我的一再追问之下,他谦逊说道,“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这两年来读了上百本的经典名著吧。”
他随口列了几本,都是些经历过时间淘洗的文学经典。
他把自己的改变归功于经典书籍的阅读,他说对经典的阅读提升了他对事物的洞见力,也让他的心态变得更加平和。
人人都在说阅读经典的好处,可只有当它的好处真真切切的映射在你身边的朋友身上时,你对这个好处才开始有了更切身的体会和更真实的尴尬与震撼:阅读经典带来的不仅仅只是我们常说的知识面的拓展,它还可以带来身与灵的改头换面,它让原本差不多的两个人拉开了差距。
这个差距迫使我开始反思自己,我的枕边是不是只有快文学?我有多久没有与陀斯妥耶夫斯基或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这样的智慧文学家对话了?我阅读时有多经常是流于表面却没有深入的思考过?我有没有经常迷茫、烦躁并找不到原因,持续这样的状态有多久了?
但我也产生了更深的好奇,为什么阅读经典能有这么神奇的作用,可以让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拥有超越年龄的智慧与深度?真的只要天天读经典就可以实现了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翻阅了一些关于阅读的书籍,也做了一些思考和总结。
(一)为什么经典作品更值得推崇?
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喜欢看畅销书,因为畅销书的作者大多与读者年龄相近,经历相似,读起来毫不费劲,也更能产生共鸣。我并不排斥这样的快文学,但是也正因为“年龄相近、阅历相似”,快文学能带给你的知识面和深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这也是为什么,每年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的各种畅销书在两三年后就很难再找到踪迹了——它只能娱乐一时,但经不住深度推敲。
而经典作品不一样,一部经典作品如果能够流传至今,其中蕴含的思想大多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淘洗,被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反复实践和认可之后,保存下来的人类的文化精品。
这里面或许有高超的文学造诣,或许是通透的处世态度,只要你能坚持,总有一些优秀的东西能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直至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二)阅读经典为什么能让你更有深度?
** 1.阅读带来独处,独处能促进思考**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长期独处时,你发现自己对于名著能产生更深的理解力,那些文字能更多的引起你的共鸣。或者当我们暗恋一个人时,你可能不会告诉别人,但你对于那些爱情诗篇会有更敏感的认同,你发现平日不擅长写作的自己,也可以在那一个时期文思如泉涌。
这是独处带来的好处,它让你摆脱喧闹的人群,用阅读时跌宕的情节和一个个伏笔唤醒你的思考力。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坚持思考能让你减轻迷茫,并得出自己的观点,长期积累下来,你会发现自己比同龄人具备更清晰的思维。
** 2.形成复眼视角,习惯多视角思维**
阅读经典最吸引人的一点,就是你能够通过作品与作者进行思想上的碰撞,这是与优秀的人相处最容易的方式。一部作品中或多或少都隐含着作者自己看世界的视角,作者通过文字,指引你转换成他的视角来理解百态人生,这无异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比如,我们可以针对一个“何为上帝”的题目,找出尼采、耶稣基督、陀斯妥耶夫斯基在著作中各自的见解,这样一来,你既可以认识到不同的观点,整理出自己的思考,也不会盲目的否定他人。
你阅读的经典越多,就会逐渐形成宽泛的复眼视角,若你能逐渐习惯多视角思维,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就会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就是进步。
** 3.将多种人生内化为自己的阅历**
人类精神的长河中珍藏着数之不尽的书籍,但几乎没有任何两部作品是完全相同的。每部经典作品都记载了个人甚至一个时代的经历。在现代,这些经历你或许没机会一一遇到,但通过阅读他人的人生,思考他人的生活,你依然可以获得许多宝贵经验。
维克多·E·弗兰克贝的《意义的呼唤》,描写了纳粹建立的犹太人集中营中极端严酷的生活,但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思念着心上人熬到了走出集中营的那一天。这是一本全球畅销书,作者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希望的重要性。正如斯蒂芬·金在《肖申克的救赎》里的那句肺腑之言——希望是不死的。
这些人的多样化人生经历会丰富甚至内化为你的人生阅历,为什么这么说呢,斋藤孝在《深阅读》一书中有一个很好的回答:当你第一遍读这些书时,你会觉得无比震惊,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书中内容会在你心底“沉淀”下来,你会将之作为一种现实来接受。做到这一步,多少说明你变强了。
** 4.加深对人性的理解,摆脱自己的糟糕状态**
当我们阅读的时候,经常会把自己放在一个俯瞰的视角上,以第三者的态度观望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常常会比书中的角色更快明白当事人说话、做事的目的。
比如在《傲慢与偏见》一书中,达西与伊丽莎白在携手之前经常互相表现的傲慢冷漠,当事人可能分不清哪一次是因为生气哪一次又是因为爱慕,但对阅读者来说,基本不是问题。
就算你没谈过恋爱,没经历过那么多事,但通过阅读他人的故事,也能加深对人类天性的理解,这样能避免我们做出片面的评价,减少偏见和歧视。我们在阅读中学会了自我分析,“自己刚刚说出这句话是出于嫉妒”,“我的焦虑源于不够自信,不够自信是因为我准备的还不够充分”等,通过自我剖析,能让我们更好的对人生进行掌舵,摆脱糟糕状态。
(三)如何把书读进去
读书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同人适用与否无法盖棺定论。这里借鉴并归纳斋藤孝的五个读书习惯与大家做一个分享。
1.边问边读:紧随作者抛出的每一个问题进行思考阅读,这样能更清楚的帮你把握全文脉络。
2.朗读或听书:借鉴学生晨读和小孩子听睡前故事的经验,通过声音来让语言沁入身体,提高阅读的趣味性。现在很多公众大号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感,也开始添加“有声朗读”这一块了,这对读者是一个福音。
3.让书脊露出来:接纳电子书,但不要遗忘实体书,在书架上让书脊目录露出来,能够产生一定的压力,时时提醒你进行阅读。
4.怎么做到每天读书:给自己设定读书时间,学会跳读,并养成随时读、顺手读的习惯。
5.输出阅读:将所读内容向他人输出,可以保证读书质量。办法比如,用2分钟时间向他人概括章节内容、参加读书会、写读书心得等。
二十几岁,因为年轻,你有健康的体魄,青春的激情,无限的精力,大把的年华,但也正因为年轻,你会明显感到自己洞见力的缺失,智慧的匮乏,常常流于表面。
那么,去阅读人类的经典吧,在经典里与伟人深刻交流,在经典里感悟人生百态,思考带来深度,深度化为智慧,你会在同龄人中逐渐成长为一个与众不同、颇具魅力的人。
桐花与猫:
随心写字,安静生长,热爱尘俗亦不愿妥协~
看完若觉喜欢,记得点赞、关注噢,么么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