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命中有两大乐事:思想自由和行动自由。”——《人性的枷锁》读书

“生命中有两大乐事:思想自由和行动自由。”——《人性的枷锁》读书

作者: 要做一棵精致tree | 来源:发表于2021-01-18 15:55 被阅读0次

写在前面:

这本书大约是我近两年里读过的最厚的一本书(如果三体三部分开算的话),从1月2号我开始读,漫长的半个月,每天早上闹钟响了就打开听书听起来,但看着页数的缓慢增长,总是很绝望地想自己一定会中途弃书,看不完。

也是很巧合,周末因为一些个人原因没有规划周末,不过我也没想到,自己能在周日一天里看8小时的书(上一次这么看书还是大半年前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读本书的时候,虽然我傻傻地没看出来主人公铐在自己身上的枷锁都是什么,但是我用了两周多的时间陪着他过完自己的小半生,不断找寻生命的意义,真的很棒!比起《月亮与六便士​》的那种极致的理想主义,真的在读到最后的时候发现这本书更有意思!


好句摘抄:

导读

>> 成长本来就是一条不可逆的道路,更恐怖的是,它往往还是一条孤独的单行车道。只愿我们能在别人的故事中,切身体味或已逝去,或未到来的岁月。

自序

>> 一部作品的作者怕是最不能恰当评论该作品的人。

>> 虽说作者对自己的作品都异常敏感,且很难正视他人的批判,但事实上,他们也鲜少满意自己的文字。面对耗费大把时间和心血的作品,他们的关注点总是在其无法确切表意周全的瑕疵一面。一经细想,便更会深受烦扰,为作品的不完美扼腕叹息,而不能因可圈可点之处沾沾自喜。

第十三章

>> 其实这和我们发展自我意识的过程非常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尽管每个人都能同样地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有机体,但绝非人人都能拥有独立而完整的人格。

第十四章

>> 你们祷告,无论求甚么,只要信,就必得著

第二十一章

>> 他们甚至完全不了解自己的处境,又凭什么理所当然地以为年纪大就代表有智慧呢?

>> 学校本来就是面向资质平平的孩子所建的。世界上到处都是圆圆的孔儿,就算你是个格格不入的方头栓子,早晚也要适应其中。谁有精力去注意那些特别有才华的人呢?

>> 你知道吗,把知识灌进一个个不灵光的脑袋实在很无聊。可是为什么当老师是世界上最有趣的工作呢?因为你总有机会能教到几个聪明伶俐的学生,他们在你张嘴之前就知道你想说什么,和你心有灵犀,一点就通。

>> 是不是每次当你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东西后,都会后悔不迭?

第二十二章

>> 这里的角角落落对菲利普来说都新鲜极了,混合着那种初来乍到的胆怯、陌生,形成一种令人颤栗的喜悦。

>> 而眼前这浩瀚的远景给了他一种无法言说的、奇特的震撼。他的心骤然放晴,尽管自己并没有意识,但这是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美。这种感情纯粹而浓郁,没有为任何其他因素所冲淡。

第二十三章

>> 生命中有两大乐事:思想自由和行动自由。

第二十四章

>> 想要判定一位作家是否伟大,其标准就是看不同身份的人能否从他的身上获取不同的灵感。

第二十五章

>> 人们啊,早已放弃了他年轻时那股对自由的不懈追求,只顾懒洋洋地享受安乐。又或许,这起起伏伏的三十年革命道路让他知道,人的天性本就与自由不相契合。他的一生都在寻觅那本不值得被寻觅的东西。还有可能他其实只是疲累了,只想冷静甚至冷漠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 他还太年轻,没能意识到比起受惠者,施惠之人反而会有更强的图报心。

第二十六章

>> 他觉得自己既无知又渺小,想通过阅读来提升自我。

第二十九章

>> “青春是美好的”是一种幻觉,是韶华已逝之人的美梦。青年人反倒觉得苦闷无比,满脑子都是别人灌输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一旦真的伸手触及现实,总会落得遍体鳞伤。

>> 青年人似乎成了一场阴谋的受害者:他们读的书都是经过筛选而留存的,描绘的尽是理想和完美;他们的长辈早已健忘,如今总是透过一层玫瑰色的雾霭回望,之间的对话也深刻影响了他们的思想。所有这一切都使他们怀抱浪漫的心理进入了一片现实残酷的世界。

第三十二章

>> 伯伯和伯母颓废荒芜的生活态度使他大惊失色。他们碌碌无为、毫无贡献,最后在离世之际,却好像从没有在这个世界活过。

第四十一章

>> 伟大的艺术都必须具有道德内涵。

第四十二章

>> 但是艺术是奢侈的追求。人们只会保全自己,关心自身繁衍。只有这些要求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们才有心关注作家、画家和诗人创作的艺术。最多就是把艺术视作娱乐消遣吧。

第四十五章

>> 你的每一种德行中都暗藏着享乐的欲望。人人做事都是先为自己。要是做的事刚好还能使别人得益,那么我们就说这个人是个有美德的人。有人觉得施舍是种乐子,那他就叫乐善好施;有人觉得助人是种乐子,那他就叫热情善良;有人觉得做社会工作是种乐子,那他就叫热心公益。

>> 的确,人会接受即刻的痛苦而非享乐,但这只是因为他们想在日后享受更大的乐子啊。

第五十一章

>> 倒不是说要有多富裕,可起码要有足够的钱来维持尊严,有足够的底气不受打扰地工作,能慷慨诚实地做事,能不靠他人独立生活。

>> 好不容易发现了自己的平庸,但却为时已晚,这才是最残忍的事啊。

第五十二章

>> 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哪怕出了错也比规规矩矩地听别人的话强。我已经任性过了,现在让我找个工作安定下来倒也不是不行。

第五十三章

>> 可以这样认为:似乎决定我们行事方式的不是我们的思维方式,而决定我们思维方式的正是我们的为人。

>> 菲利普认为想要了解一个人必须通过三种不同联系:他与其所生存世界的联系,他与身边人的联系,以及他与自己的联系。

>> 社会有三把利剑专门用来对付人:法律、舆论和人们心中的道德良知。

第五十四章

>> 可是划分长幼的往往不是年岁而是肚子里有多少墨水。

>> 所谓‘正常’,就是你永远也得不到的东西。所以我们才叫它‘正常’嘛。

第五十五章

>> 自己当时头也不回地说走就走似乎很有英雄气概,但空摆英雄架子并不难,真正难的是要咬牙承担由此引发的后果。

>> 因为害怕遭到拒绝,所以不敢与人亲近,只好把害羞隐藏在冷若冰霜的面孔之下。

第六十四章

>> 正是随后一代又一代人的热情才使这些美好的事物更添光彩。所以过去的东西总是比现在的美丽啊!

第六十七章

>> 一部分是因为读书有乐趣。我已经习惯读书了,如果不看书就像不能抽烟一样浑身不自在。另一部分是想从书里认识自己。我看书的时候只用眼睛看,但有时候偶尔看到对我有特殊意义的一段话,甚至是几个字,那它就会和我融为一体,变成我的一部分。若是我已经从书里得到了所有对我有用的东西,那不管再读多少遍都不可能再学到更多了。

>> 我觉得人就像一朵花苞,读的书、做的事大都对你没有一点影响。可某些特定的东西会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你会因为这些东西一瓣一瓣地绽放,直到完全盛开。

>> 理智的唯一作用就是为灵魂指明道路:要想实现内心的渴望,究竟该怎么做。

>> 很简单,事后懊悔,一点儿用也没有。牛奶既然洒了,就没必要再因此哭鼻子。它之所以会洒,是因为全宇宙间所有力量的共同作用。

第六十八章

>> 有时候行情确实不错。关键是要一直等着。

第七十一章

>> 爱情里总有一个人主动去爱,另一个则享受被爱。

第七十三章

>> 有些感情用嘴说出来总是令人害羞,但所有怯于张嘴表白的话通过手中的笔一写,好像就容易了许多。

第七十八章

>> 但凡自己乐意,大可为所欲为,做些卑鄙的事。可真正让人瞧不起的,是事后又幡然醒悟,表现得后悔不已。

>> 男人到女人、女人到男人之间互相传递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化学物质,能让一方沦作另一方的奴隶?也许可以图省事儿,将它称作一种性欲的本能。可假设只是这样的话,那为什么会对某个人有强烈的冲动,而对另外的人毫无兴趣呢?这种情感是不可抵抗的,理智无法与之抗衡。友情、感激、利益在它面前都失去了效力。

第七十九章

>> 没有天赋可言,却偏偏固执地要吃艺术这碗饭,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怕的了。

第八十一章

>> 这里,不好不坏。这里只有事实,是生命的本来面目。

第八十二章

>> 基督教徒说,人生在世,必须时时想到死。可想要活着,就得忘了自己必死的命运。死亡没什么大不了。智者不该因为害怕死亡,而改变自己的行为轨迹。

第八十三章

>> 倾注几年的心血和思想到一本书里,换来的不过是湮没在一堆类似的诗集里的命运,和寥寥几句轻蔑的评论;卖出二三十本,剩下的重又捣碎做成纸浆。他早就懒得追名逐利了,名声这玩意儿只是过眼云烟,是芸芸众生的幻想罢了。

>> 只要你的梦想能让你不拘于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现在过得糟糕一点又能怎么样呢?

第八十四章

>> 不论是内科疾病还是外科疾病,真正让多数患者痛苦的,是病情隐私被泄露,甚至当众传播。而道貌岸然的社会大众,却对此无动于衷。

>> 会聊天的人往往很在意听众的表现

第八十五章

>> 他扪心自问,若是自己总结的信条并不准确,那么人这一生究竟是不是按规则来的呢?为什么人和人之间行事的方式都不相同呢?

>> 人的一举一动都是按着自己的情绪来,可情绪也分好赖,到底是把你引向胜利之巅还是推进灾难之渊都在一念之间。生活,是逃不脱的谜。人在天地间疲于奔命,冥冥之中,为心底的欲望所驱赶,早已忘却初心,只为忙累而忙累。

第八十六章

>> 拖延是偷时间的贼。

第八十八章

>> 他一直以来都对生活充满激情,而他接触到的大部分理想主义却只是教人胆怯地逃避生活。理想主义者无法忍受人世间的冲撞骚动,所以总是离群索居。他没有力量奋起反抗,只能将这种反抗诋毁为恶俗。每当同伴对他的评价与他的自我评价不符,就诋毁蔑视他们来聊以自慰。

>> 世上本无美丑,有的只是真相。对美的追求不过是感情用事罢了。

>> 他似乎认识到和那些征服疆土、发现大陆的人的生活相比,内在的精神生活也一样多种多样、体验丰富

第九十四章

>> 若道德只是件行方便的事,那么善恶就都失去了意义。

第九十五章

>> 这世上一切罪恶、不幸和残忍在她看来,不过尔尔。人的所作所为大多无须嘉奖或惩罚,只照单全收便好。她身上有种冷酷的幽默感。

>> 我发现啊,人才不会为了爱情自杀呢。你可能会这么想,但这只是小说家杜撰出来的。自杀的人无非是因为太穷了。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 我不知道怎么才能让一个人爱上自己。不管用什么法子,爱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爱,再善良、再慷慨、为他们付出再多,都无济于事。

第九十六章

>> 她不相信这世上有同情、慷慨和善良的存在。

第九十八章

>> 看来,在某种未知的力量面前,人类只能甘拜下风,沦为软弱无力的傀儡。这股力量驱使他忙东忙西、做这做那。有时能用理智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原因,即使找不到,也会撇下理智,埋头行动。

第一百章

>> 但凡发生了的事情,都是无法避免的。后悔才是荒唐的行为。

第一百零一章

>> 一人在外漂泊似乎还可以忍受,反倒是和朋友相聚的温暖让他觉得酸楚不堪。

第一百零五章

>> 他现在才发现,对抗自己的绝望是最困难的事。

第一百零六章

>> 付出与回报如此不相称。年少时的灿烂希冀只落得破灭殆尽的下场。如果生命是一座天平,那么伤痛、顽疾与不幸已经把一端压得倾斜不平。究竟为什么而活?

>> 苍茫宇宙中,地球只是一颗飞速运转的行星。生命发源于此,产生在一片混沌之中。而这只是这颗星球的一段历史。如同生命在此孕育而生,同样地,在其他条件之下,也会在此毁灭而终。人类,并不比其他生命形式更加重要,也从不是造物主的巅峰杰作,只是在环境变迁下应时而生的自然反应罢了。

>> 生而受难,久难而终。生命没有意义。人活着没有目的。一个人是否降生在这世上,是否还活着或已经死去,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事。生命微不足道,死亡更无足轻重。

第一百零八章

>> 这天地之间有不可计数的人,对于他们来说生活只是无休止的劳作,既谈不上美好,又称不得丑陋。春花秋月,夏蝉冬雪,四季更替似乎不过轮回一瞥。他们就是如此在生活中木然老去。

>> 人生既已如此颠簸可怖,知道它没有意义反而使人鼓足勇气、大胆面对。

第一百一十二章

>> 既然已经可以重新开始,那过去的错误、愚蠢和伤痛就让它们永远地留在过去吧。奔涌不停的泰晤士河昭示着一切都已逝去:不再回头、无关轻重。而眼前的未来,充满着一切可能。

>> 人这一生庸庸碌碌、岁月虚度,一代又一代周而复始,在繁琐无味的生活中轮回。

>> 所有遇到的不幸充其量只是生命中精美的装饰吧。他一遍遍地告诉自己必须笑对人生,不管是忧郁还是喜悦,是快乐还是痛苦,正是它们让生命的图案更加丰富多彩。

第一百一十三章

>> 菲利普发现,对于这些人来说,生命中最惨重的悲剧并非生离死别,而是丢了饭碗。生与死乃人之常情,寥寥几滴眼泪便能洗忧涤虑。

>> 一个人之所以还能在世上苟活,只是因为生活本身毫无意义罢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 如果生命不能给予她什么,又何必怜悯她的离开?

第一百一十六章

>> 若是一个人口袋空空,就会变得斤斤计较、吝啬小气、贪得无厌。贫穷会扭曲人的心理,让他不得不以一种恶俗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当你每花一分钱都必须要精打细算的时候,钱就会变得离奇的重要。你需要培养一种能力,使自己可以正确衡量金钱的价值。

>> 他们脑子里那点儿学问只局限在书本上,可自信心倒是来得无边无际。

第一百一十七章

>> 他不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也不确定这样的旅程能带来什么。可他预感在行走的过程中,他能学到新的知识,找到解开生命之谜的线索,从而走向更多未知。即使最后一无所获,起码也平息了那抓心挠肝的欲望。

>> 通常情况下,善举总是来得非常专横。

第一百一十八章

>> 没有劳动,就没有干粮!

第一百二十一章

>> 当一个人的思想强大到足以凌驾空间与时间,那么这一世过得清明与否似乎就并不重要了。

>> 人人生来便带着瑕疵,或是身体,或是灵魂。

第一百二十二章

>> 他曾经想看透这生活的复杂与无为,勾勒一幅精密绝伦、美不胜收的人生图案。可他从没发现也许由出生、工作、婚姻、生育、死亡编织出的最简单的形状才是最完美的模样。可能向幸福投降就是承认了生命的失败,可这样的失败却比任何勋章都更加闪亮。

>> 夜幕未降,天色依然明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中有两大乐事:思想自由和行动自由。”——《人性的枷锁》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sx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