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材改革,统一使用统编版的语文教材,第一次教统编版教材,身边可参考的资料,视频很少,只有一本教材,每个老师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好坏的标准很模糊。
今天上午听了刘老师讲的《开学第一课》,刘老师从寻找苏教版,统编版两个教材版本的不同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从课文的选择,结构的编排,形式的差异积极发言,发表见解。刘老师充分研读教材,在学生的发言基础上,PPT出示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总结。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明白上苏教版统编版两个版本的不同,也明白教材编者的意图,知道该如何去使用教材,了解该运用什么样学习方法来学习语文。最后以学好语文五个秘诀“听,说,读,写,思”结尾。
听完刘老师这节课,我不仅在反思刘老师教授的《开学第一课》,教学目的到底是什么?是让学生发现不同,找不同,还是让学生明白本册语文学习的目标和要求;是应该关注外在形式的变化,还是应该关注编者内容的选择,编写的意图;是学生的讨论交流,还是老师的概括总结更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从整课堂看,老师注重了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极大,但学生的发现往往是表面的,不够深刻,老师的总结很到位,但更像是在走流程,语速极快,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没有提醒学生做相应的笔记,过于大而全,面面俱到,反而缺少了课堂的中心和重点。老师思维过于发散,期间多次穿插与课堂,与本节课无关的语言,老师的本意是在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明白老师对课本的钻研至之深,但是效果却适得其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就是对教材编者编写的认识过于单一,单元的交流平台是对阅读目标具体实施方法的示范,为完成单元习作目标做铺垫,而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口语的表达能力。
无论什么样的课型应该有三部分组成: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刘老师这节课仅仅关注了学什么(找不同,谈不同),而对为什么学,怎么学这二部分教学却鲜少涉及到。
总得来说,我认为这节课不是一节成功的课,纵观整节课中心不突出,重点不清楚,目标不明确,教师的语言过于随意,教学流程的设计有待商榷。让听课老师都感到一头雾水,到底是课程纲要的分享课,还是比较苏教版,统编版两个版本教材的不同?
课堂出现这样的问题,那样的不足,正是由于我们对课本的钻研不够,第一次从事统编版教材的教学,错误,不足是在所难免的,只有明白错在哪里,才知道如何改正错误,寻找正确路径。
一节课的好与坏,每个人的评价都是不一样的,听课者自身的专业水平,阅读能力,教学经验不同,成长经历不同,评价也各不相同。正所谓“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