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年我妈在这住院。我小姨在我家住过几天。听见孩子爸一句一个“旻儿”的叫我,我小姨老怀甚慰。
说:“我听的心都化了。雁旻,你真幸福。我真为你感到幸福。看你过得这么幸福,我就放心了。”
我笑出猪叫,心说:“孩子爸叫我旻儿和我有什么关系?叫我旻儿我就幸福了?叫我狗屎我就不幸福了?我幸福不幸福只和我自己有关系,和孩子爸有什么关系……”
我没说出来。只是腹诽。想来我那时已经摆脱了“依赖性幸福”和“比较性幸福”。进入了“独立性幸福”。
有独立性幸福的人,即,能够自得其乐。自己的幸福自己说了算。靠自己就能欢喜。
比如,《击磬老人》
“双峰褐衣久,一磬白眉长。谁识野人意,徒看春草芳。”
比如《葮川独泛》
“倚棹春江上,横舟石岸前。山暝行人断,迢迢独泛仙。”
比如《金瓶梅》
“贫僧出身西印度国,行脚到东京汴梁,卓锡在永福禅寺,面壁九年,颇传心印。”
在今天和好友的聊天记录中,我看到了好友也这样,已经进入了“独立性幸福”。
好友的幸福点是,跑出去(马拉松)才有好心情,接触到新人新景。
我的幸福点是静静读一篇哲学,心理学文字……
而我们又都还没有进入“无条件幸福”。
无条件幸福,即,我在,故我在。我存在,我欢喜。好友不用跑马拉松,我也不用看哲学、心理学书,《击磬老人》手里也不用拿磬,《葮川独泛》时春江上也不用倚棹……
总之把我们凭恃的道具都给我们拿掉。手中无磬,身边无棹,眼前无壁,直面岑寂、虚空、浩茫……
基本上能达成这一点的(无条件幸福),是宗教创始人、圣人了。
【独立性幸福,我自己根据心理学术语独立性自尊改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