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双减之后,作业不是很多。昨天老师在群里,列了一些常用的成语,作为课外阅读让他们了解。
不少成语,她已经从天猫精灵的故事里听过。往往才讲了前两个字,她就接着下去,意思猜得也差不多。我趁机又加了一个“滴水成河”,告诉她,意思是一点一滴地不断积累……
联想到我眼下在做的事,日复一日的日更,不也是个“滴水成河”的学习过程吗?
不知不觉间来简书已经73天,写了近9万的文字,比我前五六年加起来写的还要多。初初注册时,只是想到日更,每天100字,好像也不是什么难事!“开张”的第一篇写了167个字。
一路坚持到如今,时间还尚短,“滴水成河,”现在还只是一汪浅浅的小水洼,接下去会是被晒干?还是变成一股小溪流?尚不可知,只有写下去才知道。
一开始我也是闲散的纪录了几笔,看上去今天和昨天没有什么不同。学习了简书大拿们的文章,才明白了自己和他们的差距。在这里散散地列了几条,自己学习的体味。
写好文章从学习开始。简书关于写作的专题和文章有很多,我看了不少,当然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是自己在写作的时候,还是会注意起来,比如句子尽量少用“了”,“呢”,比如下笔用词、句的时候,尽量多思考一下,能不能有别词语代替,避免文句千篇一律等等。
多积累,勤思考。没有人能做到只输出不输入,就算你可以,怕是也维持不了多久。写作大师还要收集资料,或者采风。对我们这些小水滴而言,就要注重平时积累了。
我羡慕日榜前几名,收益至少好几千。点开了一个作者看,发现作品并不多。但是作者说成文的作品,无一不经过长时间的准备,环境的描写,人物的刻画,结构的设计等等。
我在笔记APP,归了几个类别,把平时看到的好句好词,心得体会一一纪录。如果我继续写下去,总有用到的时候。
勤检查,多修改。我本身就是个马大哈,写成的文字,难免有些出错的地方。我一般当下会检查两三遍,把显眼的错误修改过来。再放一放,快的话放几个小时,慢的话放一两天,这时再来检查,又会有新的发现。
再坚持坚持。写作虽然有兴趣在支撑,有一个事情偶尔写,是趣味。天天写,挖空心思,很容易就想松下来。这时也没有别的好办法。对我而言,是及时调整自己,或者喝一杯“鸡汤”下肚,激励一下。再找些美文,重新发现文字的趣味。
写了这么许多,都是从天天的日更中,边学,边写,边摸索的一些粗浅小方法。是否有用需要拿起笔才知道。
有句关于保险的广告词,我一直印象深刻:“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对于写作也是一样。每天的日更,就是我们注入的那一滴水,只有不断的注入,滴水才能成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