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心理散文
美育作为情感教育

美育作为情感教育

作者: 耕耘三尺有天地 | 来源:发表于2024-01-15 18:56 被阅读0次

            中国古代美育是作为人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其核心是通过诗、礼、乐的教化使人脱离自然状态,养成文质彬彬的仁人君子。

            朱光潜先生认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片面强调理智而轻视感情的人生是没有价值、了无生趣的。情感既为人之本质,又是审美的固有领地,审美对于人的影响自然是举足轻重的,美育亦成为更新人之材质的重要途径。

            在感性与理性二元分立的西方语境中,情感往往表现为非理性的激情。正如乔纳森·特纳等人在《情感社会学》中所说:“从历史上来讲,在西方思维中,情感和理智被看作相反的两种力量,一端是情感和非理性,一端是认知和理性。”

            中国传统儒家哲学则主张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情感。传统儒家学者常使用“情理”“情义”等术语,表现出理性对于情感的涵育。

            朱光潜先生虽然多次引述尼采美学,但相比于在尼采思想中占据主导的酒神狄奥尼索斯,和谐、刚健的日神阿波罗更为其所倾心。平衡、克制的“静穆”之美始终是朱氏最高的审美追求,这也正是其标举陶渊明其人其诗并将其身份儒家化的重要原因。

            中国现代美育学者既承认人的感性欲求的合理性,又主张赋予感性以形式,以期实现欲望的升华和情感的提纯,其所要培养的是一种具有丰富情感和敏锐感知力、感性与理性相平衡的现代人格。

            健康人格的培养,甚至道德人格的养成,绝不能简单倚仗由外而内的、生硬的灌输,如此的人格教育只能培养出人格分裂或虚伪的人。我国的人格教育传统是要把做人的道理、道德的原则通过情感体验的方式内化于人的内心深处,使人心悦诚服地领悟,然后诚心诚意地践行。当代美育在这方面大有可为。然而,传统人格教育主要关注道德人格养成,与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美育观相比,还有待拓展。当代美育应该扩展为人文素养的培育,不仅要加强人生观、价值观的渗透,还要加强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此外,要通过具体的审美和艺术活动,发展学生的社会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性交流、理解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教育绝不仅仅以发展智力为唯一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生存发展所必需的潜能。一个人的愉快、崇敬、狂欢、痛苦、焦急、悲哀等内心体验,个体情感的压抑或满足、敏锐或麻木、丰富或枯竭,对于他的生存质量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个体生存的完满不仅仅在于他有道德、有智力、有健康的身体,也不仅仅在于有财富、有权力、有名誉,而且还在于有丰富的情感需要和满足,有敏锐的生存感受。一个情感麻木、枯竭或压抑的人,即使其他方面十分富足,他的个体人格也不会有全面的发展,其生存也不会完满、幸福。

            我们身处一个以创新引领发展的时代,青少年的创造力与他们的感知、想象、情感、直觉等感性素质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感觉迟钝、想象贫乏、情感枯竭的一代,一定是缺乏创造力的一代。

            朱小蔓教授将人的交往分为生理—心理层面的交往、社会—文化层面的交往、精神—价值层面的交往三个层次:在生理—心理层面,它以受教育者获得安全感为基本标志;在社会—文化层面,它以受教育者获得共通感为基本标志;在精神—价值层面,它以受教育者获得道德崇敬感和自我的道德尊严感为基本标志。

            美育尊重每一个个体的个性存在,致力于发展具有丰富内涵的个性,并使个体在美育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性。这可以说是美育最具现代性的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育作为情感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uz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