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爸爸今天又给我打电话了,按照惯例,他问过一些问题之后,
就会把电话给妈妈,而妈妈在问完我吃饭了没有之后,便会问我最近过得怎样。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的回答依然是和往常的每一个回答一样:“最近过得挺好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与家人的谈话中,我都在不知不觉中做到了“报喜不报忧”。
我当然知道,“报喜不报忧”的这种做法,在现如今的社会里并不值得推崇,
我们更加向往的是,父母亦是朋友;无论喜怒哀乐都要与父母分享;让父母参与自己的每一种情绪的这一种做法。
但其实我做不到,我深知这种做法的好处,也知道有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分享给父母,对父母来说也是一种幸福,
而对自己而言,也是一种释放压力和不快的方式。
但于我而言,在众多释放压力的方法中,向父母抱怨或者吐槽生活,这是在我所有发泄情绪的方法中最无效的一种。
02.
受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影响,很多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父母会觉得不可思议,
同样的,很多我们义愤填膺的事情,父母也会觉得是多管闲事,
我们没办法要求父母理解我们所有的事情,也不是所有的事情,沟通了,就会有好结果。
当我们和父母有意见分歧的时候,争执过后的沟通,看似相安无事的各自妥协,其实双方心里依旧各执己见。
父母始终是父母,他们和朋友之间依旧存在着差异。
03.
朋友这一角色的设定中有一个首选项是无条件拥护。
也就是不管我们正确与否,当听到我们的抱怨时,都会在第一时间顾忌我们的感受,为我们打抱不平和大声喊冤,
当我们把所有的不快和抱怨宣泄完之后,再和我们分析其中的正确与否。
但在父母这一角色的设定中,他们的首选项是顾全大局,分析利弊。
因为他们会害怕,害怕我们不会权衡利弊,不懂得适应社会,因此被人孤立或者不能很好的在社会上生存,
所以,在我们向他们抱怨生活、抱怨工作的时候,
他们会第一时间在我们身上寻找问题,是不是我们抗压能力不够,是不是我们太过于敏感小气…
所以,最终的结果是,我们的烦恼更加烦恼,本无烦恼的父母,也会因为我们的烦恼而陷入不安与担心。
所以,为了避免让父母承担一些本不属于他们的烦恼,
我不再热衷于与父母分享烦恼,在每次的电话聊天中,我都选择了报喜不报忧。
我不知道这种做法是否正确,但我知道,报喜不报忧,起码能让父母多一点快乐,
而他们多一点快乐,我就多一点快乐,那我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