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终于想明白我为什么喜欢购买别人推荐的书单?因为我怕麻烦,总想通过读一本书就解决当下的问题,而别人书单推荐的理由可能刚好是我的痛点,比如《荒原狼》解决社恐的问题,《活出生命的意义》解决意义的问题,《阅读的力量》解决阅读时间少的问题......也不是说完全没用,用处是有的,但要想解决问题,读一本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读很多本,可能是几本,几十本,甚至是几百本。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上说,要想成为行业顶尖,读跟自己行业相关的100本书;《阅读的力量》上说,读100本书才可能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笑来老师也说过在20岁之前认真阅读200本书。
其背后的原理应该是《认知驱动》上说的“技能学习的本质就是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大脑中相关神经元产生并形成强关联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初期必然是非常缓慢的,因为它们之前还没有形成通畅的通路。但只要持续练习,这些连接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最终形成一张高效的网,使自己在某天开始加速并突破。”
也就是说我们要想通过读书获得成功,需要持续地阅读才有可能,时间越久可能性越大。
其实我会这么想也很正常,不过应该不止我一个人这么想,因为这是人的天性——急于求成。
想明白之后,我对读书的态度不一样了,不再只读工具书,不再根据豆瓣评分高低买书,不再随便购买别人推荐的书单,就算买了也不抱有读一本书就能解决问题的天真想法。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克服这个“急于求成”是人的天性呢?
① 降低期待。不期待读一本书就能解决问题,不期待读几本书就能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不期待读几十本书就能改变人生。
② 把眼光放在未来——复利曲线。“复利曲线”起初看不出太大的斜率,但一旦过了“拐点”,曲线就会急速上扬,到达“拐点”之前的时间很漫长且进步慢。
还是那句话,知道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两者隔了十万八千里。不过做到的前提是知道,如果我都不知道,那就别说做到了。
“急于求成”让我们很容易放弃学习一项技能,因为我们一开始往往是抱有很高的期待去学习一项技能,但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没有多少进步,那么会觉得是自己的天赋不够,转而去学习另一项技能,结果都是一样。
想起自己上个月从书上了解到自学英语的方法,觉得21天就能看到效果,兴致勃勃去实践,结果实践了十几天发现自己还是听不懂,说不来,很受打击,放弃的念头很强烈,停了几天之后,开始使用微习惯,降低期待,才又开始自学英语。
成功需要积累,长时间的积累,不要想着速成,那绝无可能,因为大脑的神经元只有持续的练习才会形成强关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