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写到这里,也发现前半段讲的都是我自己的故事,书的名字我喜欢叫《我眼中的精神商业》,是红涛教练帮我取的。最早我给书的名字取名叫社群运营服务变现,果然写到这里,还是感觉偏离的太多。所以前面部分都可以称之为序吧,那么接下来就要开始写正文了。
究竟什么是社群运营服务变现,这里的变现,通常会被解读为变成现金,当然这是最低层级的闭环,但也可能是很多人最终极的闭环。但我认为。这里的变现,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就是获得价值,提升自信,变成现实,改变现在等含义。而我就是一个现身说法的真实案例。我一直想要把这个理念传承下去,但是因为我想的过于完美,终究还没有找到可以顺利传承的法器。
从2018年接触社群以来,将近4年的时间,几乎每天都在和社群打交道。你在社群里花费的时间越多,收获就越多。无论是从社群学习层面。还是人脉社交层面,还是自我成长层面都是一样的。一定会有至少一方面会有巨大收获。心在哪,结果就在哪。
当初最早进入社群大门,其实是做事,做一件事做到极致。比如担任纪律委员,担任班主任助理,担任班主任等等,很多的角色做好了以后,大家就开始慢慢认识你了,这个时候就是做人。讲到这里就差不多讲到了,我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应该叫《我眼中的精神商业》了!其实,你在社群里面说的每一句话,干的每一件事都会透露出你的真实想法,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一起在社群上玩,是因为大家相互之间没有利益纠葛,不会产生冲突。无非就是你想干这件事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干,不想干也可以不干,因为后面真的有很多人想干可以干。
我对于精神商业的理解,就是有情感链接的商业或有温度服务的销售。商业的本质就是交换。所以不管是用钱来交换,还是用服务来交换取决你当时自己的状态。这个状态同时也决定着你的成长速度和底层搭建。如果你想为了快速链接到高能量的人,高付费给牛人就是很厉害的思维。但这个内容只限有底层架构的人,如果没有,那和牛人探讨完了以后,还是需要花点时间去建立的。因为你不可能马上就能建造一栋空中楼阁。而我们从一出生那一刻,就不断的接触新认知,就不断的学习,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是有依据的,这就是在一步步建立底层的逻辑架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偏离自己的方向,因为学习内容很容易便把我们带跑偏。走着走着变成为了为了学习而学习,这是学习最不想要的结果。但却出现在了80%的人身上,而且有的人还美其名曰学习使我快乐。就像海明教练所讲的知识并不是力量,而把知识用出来才会变成力量。社群学习同样是这样的道理。打个比方,我们学习时间管理训练营,那它教会的是我们掌控事件的能力,拥有高效的时间管理系统,这样才能让自己实现梦想,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相反,如果刻意去追求某个理念或者某个工具的使用方法,就会出现一种情况,成为了工具的奴隶,理念的打印机。学习的人就会越来越少,焦虑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包括社群运营者也会越来越累。所以玩索而有得成为了新社群的代名词。
社群服务,不但要服务,而且一定要前期做义务服务,要开心快乐的愿意服务才能慢慢转变成自己的深入骨髓的习惯。一旦形成习惯,你会发现做一件事的时候,你是真的会从社群运营者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如何帮助更多人,而不是上来就索取。我做这项服务我能挣到多少钱?我做那项服务有没有钱挣等等。一味的索取很快就会被社群组织和社群成员踢出局。因为这样的人会损坏整个社群学习的氛围,大家争的不是成长而是你多挣我少挣的问题。那你可能会问,什么时候义务付出才是头呢?当你放下索取的那一刻,你的服务就到位了。这可能不仅适用于社群,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中,成交中,都是一样的道理。
当然,这并不一定适用于很多人,而看懂事物本质的人很容易就可以看懂。其实。短期主义者比比皆是,我培养了很多班主任,最终留下来继续服务的没有几个。因为人各有志,人都是各取所需,当这个地方没有她需要的东西,自然精力和时间就少了,这是人之常情。不能用谁对谁错去衡量。
我记得我培养班主任的时候。真的是花时间,花精力,还会花点钱买书,买点对方喜欢的东西。如果对方有喜事,也是最高红包金额随礼。期待她可以接收到的是,她产生的服务变现无时无刻像惊喜一样在她身边出现。至少很多的事情都处在一个层面上的时候,她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变现。而如果这个时候一旦停止,你会发现,我们的链接就会越来越少。目前这种探索式学习的方法是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
所谓的精神商业。我还有一种理解,就是反向成交自己。商业就是成交,而精神就是无条件的支持,无条件的付出,无条件的服务,给你所需,给你所求。就比如,当我们进到了一个自己不太喜欢的学习氛围里。但又交了自己当下最昂贵的学费,应该怎么办?我们说喜欢与不喜欢只是某种感觉,并不是我们做判断的依据,所以。我们只有先归零心态,全身心投入学习并有了闭环之后。我们再去论价值,如果这个时候价值大于学费。则皆大欢喜。如果任然不能通过你的价值体系。那么用最快的方式断舍离才是最大的节约成本。
因为每个人的时间是非常昂贵的!
网友评论